日治時期,黃禮永在鹿港創設「黃慶源」商號,經營碾米廠有成,其兒子黃秋、黃俊傑在昭和10年(1935)為母親祝壽時興建西式洋樓,因為廳堂有金銀雙面的格扇而被稱為「鹿港金銀廳」。
大正12年(1923),由嘉義紳商善信捐輸4000金,招聘名匠黃順財為神轎雕刻主事者,帶領20位唐山師傅,花了將近二年時間完成嘉義城隍爺神轎,為「八獅座」的文轎,猶如一棟縮小的中式亭台建築,體現日治時期台灣神轎之形制與工藝發展特色。 10…
三足爐正面與背面落款「苦竹寺」黑色行書字體,獅首側邊落款黑色行書字體「咸豊二年壬子」,經雲林科技大學教授曾永寬團隊考據和科學檢驗,證實為葉王的漆陶作品,107年10月3日嘉義縣政府公告文化資產一般古物。註:清咸豊2年為公元1852年。
「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本件碑記係乾隆40年(1775)重修紀事,並贊天后神蹟與神道。碑文中所指「笨港天后宮建自雍正庚戌歲,脩於乾隆辛未年」一語,乃指雍正8年(1730)擴建,乾隆16年(1751)重修。
王得祿嘉義縣太保鄉人,生於清乾隆35年(1770),十五歲入武庠,清乾隆52年(1787)剿林爽文有功,次年以千總缺實用;清嘉慶12年(1807)平定蔡牽之亂,推任浙江提督。清道光21年(1841)中英鴉片戰爭,駐軍澎湖以防英軍來襲時,不…
此尊銅觀音像高約42公分,寬23公分,頂戴七寶五佛冠,雙眼微閤,雙手置於前作禪定印,隻足結跏趺坐,為 唐式造型,是典型明末時期的觀音像,此尊銅觀音像亦是鹿港龍山寺的鎮寺之寶。 昔日,信士可至龍山寺迎請此尊銅觀音佛像至家中供奉,祈求家中平安…
石獅子有個別名叫「辟邪」,古人認為石獅子有趨吉避凶的作用,能夠驅擋妖魔鬼怪的入侵,故用來鎮守門戶。竹南慈裕宮門前獅為 清乾隆48年(1783)古物,為台灣現存最早紀年的石獅子 。下方刻有「乾隆癸卯年桂月,福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九都,甫山社弟子…
响仁和製鼓廠成立於日治昭和4年(1929) , 名稱取佛經中「佛响仁和,棄散惡塵」之意,由「阿涂師」王桂枝創立。 第二代傳人王錫坤為2021年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製鼓技術」保存者。王錫坤23歲時,父親突然逝世,雖 繼承家業卻 未曾從父親…
取老鷹的「英」、雄獅的「雄」,茶花的「茶」閩南語近音「奪」,和錦雞的「錦」之音義,統合為「英雄奪錦」。
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 畫家用“四君子”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分別象徵傲、幽、堅、淡。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菊冷豔清…
傳臚為科舉考試中名列二甲一名的舉人,於進士唱第日,接在一甲三名之後受命唱名傳入,故有「傳臚」之稱。此種唱名,必有三傳,以示其出身之難能可貴,由於傳臚是由殿上傳於階下,左右鳴贊官皆齊聲呼之,故傳臚又有「繞殿雷」之稱。 蟹身有甲冑樣的硬殼,兩…
魚池鄉舊稱五城堡,早在台灣史前時期,魚池地區即有人類在此活動,日月潭位於魚池鄉,為台灣第二大湖泊,相傳邵族的祖先在狩獵時,因為追逐一頭白鹿,無意中發現饒富魚蝦的日月潭,於是舉族遷此定居,而後平埔族群、漢人也相繼到此拓墾。
崔琯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已經脫落,不能進食。唐夫人孝順婆婆,每天盥洗之後,到堂上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數年後,長孫夫人雖然不吃其他飯食,但依然身體健康。長孫夫人臨終前,召集全家大小在一起,對他們說:「我沒有辦法報答媳婦的恩情了…
趙公明騎黑虎,幫助聞太師討伐西岐,不小心丟了定海珠,於是向師妹雲霄姑娘借用雙龍組成的金蛟剪想追回定海珠。經崑崙客陸壓協助姜子牙以符印口訣,釘頭七箭書等三箭射死公明在成湯營中。三霄(瓊霄、碧霄、雲霄)為報師兄之仇,用混元金斗聯合函芝仙用風袋…
隋煬帝離開晉陽宮駕幸江都,宋義王孟海公與諸盟友同集四明山欲捉拿昏君,瓦崗寨程咬金興二十萬雄兵,命秦叔寶為元帥,裴元慶為先鋒,與徐茂公軍師,三軍浩浩蕩蕩往四明山進發。一十八家反王,共推程咬金為盟主。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貂嬋和呂布在鳳儀亭私會,呂布本來要走,卻又被貂嬋拉回,呂布英雄愛美人,連方天畫戟都不要了,結果董卓入後花園,正見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共語,董卓氣得大喝一聲,呂布見董卓來了,大驚回身便走。董…
摘要 A文資別:國定古蹟 B創建年代:清乾隆年間 C主祀神祇:觀世音菩薩 D平面格局現貌:三進二院,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E已知曾參與興築或修復匠師: 1.大木作:泉州惠安溪底匠派;黃神通(1…
郭子儀被人稱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陽王代替其原名。郭子儀經歷了唐朝四代,兩度擔任宰相,被稱為「中興名將」。郭氏家族興旺,子孫眾多,郭子儀被稱為「五福老人」。郭子儀的七十大壽熱鬧非凡,郭子儀的嫡親有七子八婿,各個在朝為官,前來慶壽,更不要說是…
日治期間台灣三大傳統彩繪家族:台南潘氏彩繪家族(第一代畫師潘春源)、台南陳氏彩繪家族(第一代畫師陳玉峰)、鹿港郭氏彩繪家族。其中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第一代畫師郭連成,原籍福建泉州日湖,清道光10年(1830)來台完成鹿港龍山寺新建物彩繪工程後…
何金龍(1878-1945),字翔雲,廣東汕頭人。從小 拜師潮汕名匠陳武升習藝 ,光緒25-29年(1899-1903),隨師傅參與汕頭存心善堂興建時,因為與潮汕剪黏師傅吳丹成對場競技而成名。
蔣山斗在清道光年間,在福州城內開了間名為「蔣源成」的小石鋪,專事石雕技藝,蜚聲八閩。後來「蔣源成」又下傳子孫:蔣尚姑、蔣仁文、蔣仁勝、蔣梅水,並請江蘇一姓武的清朝狀元題寫「蔣源成石匠鋪」店匾,從此生意興隆,石雕作品遍及台灣、東南亞地區。
黃龜理(1903-1995),傳統木雕工藝家。祖先世代務農,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因大漢溪成災,舉家遷至外員山(今台北中和)繼續農事。12歲至地方何秀才處讀書識字,因常與同學至板橋接雲寺觀看建廟木雕師傅現場雕刻,受到啟發而立志習藝。
葉金萬(1841-1930) ,傳統建築大木作匠師,人稱「金萬司」。先祖來自福建漳州府,約在清乾隆年間移民渡台,先卜居於新竹附近,後再遷居入墾桃園八塊厝(今八德)。葉家務農為主,至葉金萬父親輩時,已有四千多租,家境富裕。葉金萬的技術師承已…
在社群媒體上追蹤ott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