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鹿港天后宮建築暨裝飾藝術(下篇)

鹿港天后宮正殿為面寬三開間,歇山重簷式的建築。日治昭和2年(1927)天后宮修建時,由正殿開始施做,當時正殿的大木匠師為吳海桐(1867-1938),並由其子吳木成執篙,其木結構與彰化南瑤宮相似。海桐師及木成師施做正殿時,並未將正殿拆除,而是先行備料,當時石雕匠師在廟右空地處施做,花材雕刻則在後殿右側施做,因重建經費短絀延宕許久,後來正殿的工程因而由施作一進五門的王樹發組立完成,正殿鑿花匠師有來自泉州、潮州的工匠及鹿港的雕刻師傅共同施做。

鹿港天后宮在嘉慶年間稱為聖母宮,現稱「舊祖宮」與埔頭街「新祖宮」、長興里「興安宮」同為鹿港的三座媽祖廟;並與鹿港龍山寺、鹿港文祠,並列鹿港三大古蹟。

清乾隆52年(1787)大學士福康安於鹿港港墘興建媽祖廟,此廟為乾隆皇帝所敕建的天后宮,是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鹿港聖母宮被鹿港人稱為「舊祖宮」,官建媽祖廟則稱為「新祖宮」。

歇山重簷式屋頂上簷托木、吊筒、豎材。

歇山重簷式屋頂上簷托木、吊筒、豎材。龍爿托木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37回 ‧ 三顧茅廬,虎爿托木戲齣為「張僧繇畫龍點睛」

《三國演義》第37回 ‧ 三顧茅廬。在徐庶及名士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覺得諸葛亮正是一位可以共圖大事的最佳人選,於是決心去敦請他出來。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前往隆中,適逢諸葛亮出遊,只得返回新野。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認為欲使孔明出世,徒費心力,劉備雄心不為所動。幾日後,玄德欲二請孔明,張飛不悅。劉備於隆冬冒著大雪來至臥龍岡,遇見諸葛亮的另外兩位密友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三弟諸葛均、孔明岳父黃承彥。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蹤不定。劉備留書一封而去。

張僧繇畫龍點睛。張僧繇是南朝梁時代時繪畫成就最大的人。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關於張僧繇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畫龍點睛」。有一年,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些龍畫得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樣。遊人紛紛前來觀看,讚不絕口。但是,大家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於是,大家請求張僧繇把龍眼睛點上。張僧繇說:「如果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他這話人們認為很荒唐,根本不可相信,就一再要求他給龍點睛。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辭不下只好揮舞畫筆,把其中兩條龍的眼睛畫上。剛剛畫完,只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撞毀牆壁,騰雲駕霧,凌空而起,飛向天空去了。沒有畫上眼睛的那兩條龍,依然留在牆壁上。

歇山重簷式屋頂上簷托木、吊筒、豎材。

歇山重簷式屋頂上簷托木、吊筒、豎材。托木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8回 ‧ 鳳儀亭。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貂嬋和呂布在鳳儀亭私會,呂布本來要走,卻又被貂嬋拉回,呂布英雄愛美人,連方天畫戟都不要了,結果董卓入後花園,正見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共語,董卓氣得大喝一聲,呂布見董卓來了,大驚回身便走。董卓拿了方天畫戟趕來。可惜董卓太胖走太慢,呂布走得快,趕不上只好擲戟刺布。呂布打戟落地。董卓拾戟再趕,呂布已走遠,自此二人結仇。

歇山重簷式屋頂下簷托木、連拖、吊筒、豎材。連托戲文出自《楊家將演義》第35回 ‧ 轅門斬子。轅門斬子又稱白虎堂。楊宗保為破天門陣,特意到穆柯寨取降龍木,但為寨主之女穆桂英所擒。後來,穆桂英主動提親,兩人因此結為夫婦,楊宗保陣前招親違法軍紀,穆桂英為救夫婿楊宗保與楊家家族對峙後圓滿收場。

歇山重簷式屋頂下簷托木、連拖、吊筒、豎材。連托戲齣人物可能是狄青、八寶公主,戲文出自《五虎平西》。

正殿的石雕為蔣馨家族施作,龍柱為頭手匠師蔣梅水的作品,石堵採內枝外葉的深浮雕工法,雕工之精湛,展現石雕匠師的工藝。

《三國演義》第95回 ‧ 空城計。諸葛亮遣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之言,堅持在山頂下寨,導致蜀軍的慘敗。奪得街亭後,司馬懿親率大軍直逼西城。城內的諸葛亮身邊僅有一班文官及士兵二千餘人,別無大將。諸葛亮臨危不懼,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在城樓上憑欄而坐,點燃香,安然自得彈起琴來。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會冒險,因此疑有伏兵,便急令撤兵。諸葛亮料定司馬懿還會來,就連夜退守漢中。

虎爿身堵。

步口廊對看牆轉角外側身堵「博古圖」石雕。

「牡丹鳳」御路

步口廊為捲棚頂,通樑上二支斗抱做成象座、獅座,上疊二斗直抵雙脊桁,桁下有八字束。兩旁開有二個拱門連接左右廂廊,廂廊內供奉有境主公與註生娘娘。

「撫我則后」是台閩地區年代第二古匾,上書「康熙二十二年歲次癸亥孟冬,福建水師提督封世襲靖海侯施琅敬立」。

正殿內棟架上的木雕,大多為潮州及泉州匠師所施做,四點金柱的上方的棟架為三通五瓜,為使正殿內屋頂更為高聳,位於通梁的下方以牌樓疊斗的方式增加高度,併兼具結構力學的用途,此種作法可見於旱溪樂成宮、彰化南瑤宮、彰化元清觀等廟宇。

次間補間鋪作(計心造)

正殿為歇山重簷屋頂,山花落於次間中間,因未增柱,故次間為捲棚頂,左右次間大楣前後八個斗座上雕刻八仙人物。

重簷歇山式屋頂技術的關鍵就是山牆面的移動,山牆面接近中央時恰與四點金柱屋架重合,山花縮小整體造型峻拔;若將山花牆移出,與山牆重合時,則山花擴大,上下簷都掛在同一山牆上,從外面看,廟貌巍峨高聳,但俏麗不足,在結構原理上此法是最合理,但上下簷出挑過於相似,比例不易控制得好。

山花牆介於「點金柱」屋架與山牆之間的作法,要遲至日治時期才出現。基本上這種作法在技術上較困難,即要在「次間」架上較低的室內屋頂(多為捲棚作法),然後大屋頂的山花牆直接落在捲棚上。捲棚頂的楹材即是扒梁的角色。此種作法使得山牆錯開,非常有利於大殿重簷之造型。然而,如果室內不出現捲棚頂時,則要使用「增柱法」來撐住山花牆。增柱法在台灣首見於清光緒4年(1878)重建的彰化元清觀。

明間懸有乾隆御筆大書,蓋用玉璽的橫匾兩塊,上題「佑濟昭靈」、「神昭海表」,另有光緒親筆頒賜的「與天同功」匾一方懸於殿上。此三塊御賜的匾額,其共同的特色為皇帝所落款的印章,位於匾額的正中央。「佑濟昭靈」匾額為乾隆皇帝所御賜,原為鹿港新祖宮(官建媽祖廟)所有,由於新祖宮在光復初期無人看管,此塊匾額堆置於廟內,後來由當時鹿港鎮長陳培煦請人將匾額送修後,改懸掛在舊祖宮的正殿,保存至今日。

正殿的神龕則為王樹發所承包,由黃連吉施作,當時也結合了溫州、潮州及鹿港匠師共同參與,神龕的造型宛如一座寺廟,雕刻富麗堂皇,斗栱出檐、吊筒垂珠,神龕正上方書有「湄洲聖母」的牌匾,前方的龍柱雕刻並有八仙人物裝飾其上,整座神龕更顯得莊嚴肅穆。

正殿神龕內,最大尊的媽祖聖像,為昭和年間天后宮重修時新雕塑的神像,此尊媽祖為土塑,為天后宮的「鎮殿媽祖」。鹿港天后宮正殿土塑的媽祖神像與台南大天后宮正殿神像為同一派匠師的作品。

正殿神龕內第二尊媽祖,為同治年間重修天后宮時的鎮殿媽此尊媽祖為軟身的造型,同治年間請泉州「西來園」雕刻師傅連來雕塑。昭和年間鹿港天后宮重修,由於正殿規模宏偉,所以重塑土塑正殿媽祖神像,,軟身的正殿媽則改稱「鎮殿二媽」。

正殿神龕內第三尊媽祖為進香媽,天后宮曾在清末至大陸進香時,所供奉的湄洲開基二媽聖像,險被大陸祖廟人員所留置。日治大正11年(1922)天后宮委員施性瑟率領信士前往祖廟進香時,遂請泉州雕刻師「西來園」連來之子連詠川,仿湄洲開基二媽的聖像重塑一尊,並以此尊神像一同前往大陸進香,所以此尊媽祖稱為「進香媽」。進香媽神像平時供奉於正殿神龕正前方,農曆大年初一子時,天后宮恭請湄洲媽祖安座於正殿神龕時,才將「進香媽」暫時移至神房內。

註:據說湄洲開基媽祖原有六尊,分別在福建湄洲、上海寧波、馬來西亞麻六甲及台灣鹿港,但因文化大革命或是戰亂等種種因素,目前世界上僅存鹿港一尊,可說極為珍貴。鹿港天后宮湄洲祖廟開基二媽為施琅將軍的幕僚藍理恭請來台,並將湄洲媽祖的神祇留在鹿港崇祀。湄洲媽祖的造型端裝素雅,手持如意,為泉州風格的神像雕塑,湄洲媽祖因香火鼎盛,香煙裊裊,使媽祖聖像薰染成黑色,故又稱「黑面媽」。由於「湄洲媽」年代久遠,只有除夕晚間十一時十五分開始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的這段期間才從神房請出視事,供奉於正殿神龕正前方。

神龕前宮娥及千順將軍,千順將軍是泉州匠師連詠川所雕塑。

神龕前案桌為李松林(1975)承攬施作,圍欄上有「人生四暢」雕刻。

前步口兩側拱門旁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是泉州匠師連詠川所雕塑。千里眼手執戟,眼觀四路,順風耳手持斧鉞,耳聽八方,其青面獠牙的造型,有著驅邪止煞的意味。民國五十年代曾再請鹿港匠師余鎮江重新髹漆整修,據鹿港神像雕刻藝師施至輝指出,此千里眼、順風耳神像姿態與神韻,極為優雅,為神像雕刻的經典之作。

兩側護龍以過水廊與主殿相接。

正殿為歇山式重簷屋頂,無柱廊,下檐由捲棚頂及山牆出挑。正殿的磚牆勾縫為圓弧外凸造型,此種做法亦可在台北孔廟大成殿看到,為泉州溪底匠派的做法。

昭和11年(1936)鹿港天后宮重修完成後,因故並未舉辦謝土儀式,目前正殿四面的磚牆上方,尚留有當時的施工孔,表示尚未建設完成之意。

後殿

後殿及主殿以護室圍出後庭。後殿(凌霄寶殿)又稱天公殿,民國48-50年重建時大木作由施水龍、施義海施作。現貌為民國52年施坤玉所施做,由三開間擴建成五開間的格局,二樓露台增建成八角型,使參香者有更大的參拜空間。

一樓看架斗拱、通屐、員光屐、吊筒。

二樓明間看架斗拱、廟名匾。

檐柱旁壽樑下托木

稍間看架斗拱

壽樑下飛天雀替為李煥美作品。

後殿於民國48年重修時,部份使用原廟宇舊有建材,龍柱即是其中之一。此對龍柱為單龍盤柱,五爪握珠,口含珠並露出二顆上門牙,柱身除有雲紋、岩石外,石柱的背面雕有鳳、凰、麒、麟等四種吉祥動物,依龍柱的造形與工法,此龍柱應為咸豐年間作品。台灣的龍柱甚少有五爪造型,鹿港天后宮後殿因供奉玉皇大帝,在民間信仰中玉帝乃至尊無上的地位,所以龍柱採以五爪龍柱造型。

後殿石雕除龍柱為舊有的石雕外,其餘皆為蔣馨之孫張清玉率領匠師所施做的作品。龍爿水車堵石雕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50回 ‧ 華榮道放曹;虎爿水車堵石雕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53回 ‧ 戰長沙。

《三國演義》第50回 ‧ 華榮道放曹。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佈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三國演義》第53回 ‧ 戰長沙。赤壁之戰大勝之後,劉備與周瑜爭奪荊州,勝利收取荊州後欲攻取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關羽奉諸葛亮之命,率兵攻取長沙。長沙守將韓玄擺陣迎戰,令老將黃忠出馬。黃忠與關羽初次交鋒,馬前失蹄,關羽停戰,釋黃忠回營。次日黃忠再戰,韓玄令黃忠以箭射殺關羽,黃忠感昨日關羽之恩義,僅彎弓將箭射中關羽頭盔之纓,長沙一戰兩人互有勝負。

明間為疊斗式棟架;次間為擱棅式。

後殿神龕局部雕刻為李煥美及施傳﹍等匠師施做。註:鹿港李家渡台第二代讚甕及讚缸,昔曾參與雕製內龕。

玉皇大帝牌位之前為鹿港李家渡台第二代李讚缸作品,現為渡台第四代李煥美作品。

神龕旁護法為李煥美作品。

神龕旁屏堵鑿花、龍柱為李煥美作品。

圍欄上獅子雕刻為李煥美作品。

神龕前案棹鑿花亦為鹿港李家作品。

左龕供奉五穀大帝,右龕供奉女媧娘娘。

次間補間鋪作。

次間門旁落地罩。

落地罩(格扇)身堵。

落地罩(格扇)虎口堵。

落地罩(格扇)裙堵。

次間內天花板雕飾。

香客大樓

香客大樓外牆泥塑浮雕為黃萬寶攜手徒弟黃金生之作品

黃萬寶曾在鹿港天后宮文昌殿留下大型壁畫。黃萬寶 (師承黃幸雄) 與鄭盛台(師承江清露)、陳朝鐘被讚譽為台灣剪黏界青壯派三大名師。

關聯閱讀


全文4841字、107張照片。
拍攝日期:2019.05.11、2021.02.08、2021.09.19、2023.04.29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維基百科
2.鹿港天后宮官網
3.內政部「台灣宗教百景」網站
4.符宏仁《彰化縣第三級古蹟導覽叢書 鹿港天后宮》彰化縣文化局 2008
5.陳仕賢《鹿港天后宮志》鹿港天后宮 2017
6.李建緯《入木的刻刀‧重要鑿花技術保存者-李秉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7
7.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
8.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