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張廖家廟承祜堂:見證台中市西屯區的開發

 
西屯張廖家廟俗稱「張廖公廳」、「天與公祠」,這座家廟因以「承祜」為號,故亦稱承祜堂,位於舊名西大墩街(今西屯一帶),是台中市西屯區開發的明證之一。


壹、台中西屯開發史

西屯區原為平埔族拍宰海族(Pazehe)居住之平曠草地,相傳清康熙40年(1701)已有王成楚率170人由犁頭店(今南屯)來此開墾水田。

清康熙55年,岸裡社總土官阿莫向當時諸羅縣知縣周鐘瑄請墾荒埔,東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北至大溪、東南至阿里史、西南至梀加頭地。

張廖宗族的開拓者廖朝孔,初居雲林縣二崙,於清朝雍正年間,應岸裡社通事張達京之邀,共同組成「六館業戶」,以「割地換水」方式,向中部著名的平埔族岸里社取得土地進行開墾。

廖朝孔參與了葫蘆墩水圳之開鑿,後來分配永興庄土地(今台中市西屯區港尾里),廖朝孔便成為開發西屯區的重要人物,其子孫繁衍也多分布在這一地區。

在道光年間,西大墩、水崛頭、馬龍潭、港尾、上石牌、下石牌等地均已先後開發,形成聚落。而西屯對外的交通路線也分別在道光及光緒年間先後形成。

先是道光年間由彰化經烏日、南屯、西屯、大雅間之南北向交通路線形成,即是今天的光明路。光緒年間從東大墩北門也有路通往西大墩、大肚、沙鹿,即今之西屯路。兩路交接的地方,自然形成了商業中心,這是西屯最早的街市。

貳、張廖家廟建築及裝飾藝術

西屯張廖家廟於日治明治42年(1909)興建,至明治44年落成,其後又陸續增建左、右橫屋及圍屋,至大正5年(1916)工程全部告竣,民國74年指定為三級古蹟,為原籍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坡社藍田樓的張廖一族所建。

張廖家族亦稱雙廖家族,雙廖意即兼姓張與廖,與一般廖姓不同。張廖這種生廖死張或稱廖皮張骨的習俗始於明末,生時姓廖,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之;死後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之。

張廖家廟,座東北朝西南,為三堂兩橫加圍屋祠堂,在空間位序上接近一般廟宇。空間含半月池、禾坪、門堂、天井、左右過水廊、正堂、圍屋、左右橫屋、前後過水廊、龍虎池、日月井等。正堂規模方正,而外圍是圓角圍屋,象徵天圓地方

門堂為三開間,硬山屋頂,中間高兩旁低。與過水門及左右橫屋形成七開間。

門堂中脊處裝飾財子壽三仙剪黏、兩側為雙龍剪黏。次間燕尾脊有鯉魚吐藻剪黏、脊肚堵頭螭虎平貼剪粘工藝表現不俗。

門堂計有四條垂脊,規帶排頭手持如意人物交趾陶立在圭角上。

門堂為出步起,為具有檐廊及檐柱之屋身。檐廊出挑,有8個吊筒較為特殊。吊筒豎材刻有獅、兔、羊、鹿,以中軸兩側對稱分佈。註:現場觀察豎材沒有獅子,但有二組羊的豎材,可能是之前修復時錯置。

8個吊筒間計有7個連拖,鑿花題材為雙龍、八仙、鼠咬南瓜葡萄。連托又稱騎馬雀替,為兩吊筒間的小員光。

墀頭處置小獅子鎮守。墀頭是屋簷和牆身連接處的裝飾。

檐柱壽樑下插角。現場只見2個插角,按理說四柱三間應有6個插角,可能是脫落了待修復。

正路。

四路,張廖家廟為大木和磚土承重牆混合的結構系統。

中門兩側格心雕鑿螭虎團爐、餘塞板為蝙蝠與瓶花,象徵吉祥福氣四季平安。格心是格扇門的上半段,位於頂板之下,多做櫺子狀或透空雕花板,可通風採光。

步口廊對看堵,「蒼龍教子」、「虎子情深」身堵。

門堂山牆鵝頭墬。

過水廊從門堂的牆壁拉出,西施脊中間為柳條磚,兩側魑龍泥塑。

外牆由卵石、紅磚、土埆疊砌,再粉刷白灰。內牆則為土埆、白灰粉刷。位居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牆厚大抵皆有65公分,次要圍屋及廂房亦有34公分,作工講究。

橫屋屋頂為陰陽坡。屋頂前後坡不一樣長,後坡長而低稱陰坡,前坡短高,是為陽坡,可引進較充足陽光,俗諺「向陽門第春無限」。

門堂架內二通三瓜,樑枋彩畫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第三、四代畫師作品;門神彩繪為「穎派彩繪工作室」重修作品。

通樑有包巾圖案彩繪。按周禮春官謂「巾猶衣也」,以巾覆於器物之上,象徵著尊敬崇高之意。

門堂後步口廊步通上象座神態優雅,拖有如意,步口通樑彩繪戲齣出自《楊家將演義》第41回 ‧ 四郎探母

北宋時,遼邦設「雙龍會」於幽州,邀宋太宗赴會議和。楊家將八虎護駕隨往,中伏兵敗,四郎楊延輝被擒,改名木易,與瓊娥公主成婚。15年後,適遼邦蕭天佐擺天門陣,楊六郎延昭御於飛虎峪,佘太君押糧抵營;四郎思母,欲往探,為公主識破,乃以實相告;公主計盜令箭,助其出關,四郎當夜私回宋營,母子兄弟相聚。黎明,四郎返遼,被蕭后察知,欲斬,經公主求情,赦免。

《四郎探母》又名《探母回令》、《四盤山》、《北天門》,是知名的京劇劇目。另外湘劇有《四郎回國》、《四盤山》,漢劇有《雙回國》,川劇有《盜令斬輝》,河北梆子有《探母別家》,贛劇有《回國圖》,滇劇有《四盤山》,秦腔、同州梆子、晉劇等,都有此劇目。

磚土承重牆面以白灰加內含防白蟻油的墨煙予以處理的「萬字不斷」圖紋。

內埕四柱三間過水廊。

瓦當、滴水。

壽樑下插角。

藍漆圓窗,牆壁有以白灰加內含防白蟻油的墨煙予以處理的「萬字不斷」圖紋。

正堂前拜廊。正堂為敞廳,為了不讓光線直接的照入正堂中的神聖空間,於是在正堂前加建拜廊。

外寮。

拜廊地坪為六角磚,中央舖有矩形拜石,員光門通往橫屋,左右門頭額書「左昭右穆」

昭穆制度是指宗廟制度之一,指宗廟、墓地或神主的輩次排列。廟制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分親疏貴賤。延伸到民間,祠堂神主牌的擺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古人在室內座次以東向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東向;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的左方,朝南,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朝北,稱穆。簡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廟、墳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為昭,右為穆,故亦稱左昭右穆制。

之所以以「昭穆」來命名,可能是因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陽而明亮,故稱「昭」,昭有明義;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稱「穆」,穆有冥義。在這裡,昭穆僅僅是左右的代稱而已。另外,春秋時期的昭穆還有尊卑的含義。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為尊,北向為卑,都有這種意味。

拜廊內部為捲棚式不做中脊樑,靠近中間兩支樑繪有包巾「河圖洛書」,河圖洛書亦指後天八卦及先天八卦。

「河圖洛書」:相傳古時龍馬出河,伏羲氏取其法而畫八卦,稱為河圖,河圖的形狀為以一至十的圖形構成方陣。夏禹時代神龜出於洛水,禹因此做出〈洪範.九疇》,稱為洛書,洛書之形狀則以一晉九的數字作排列,後代人有人以為即是地面之九宮。〈易經〉是台灣寺廟裝飾常引用之古籍,內載:「河出圖、洛出書」,河配龍、洛配龜。台灣畫師所畫的河圖用龍馬馱負(圖下)、而洛書則用神龜馱負(圖上),自水中而出,寓有祥瑞之兆。

壽樑上「清武衍慶」匾額,是由張氏的堂號「清河」的清,以及廖氏的堂號「武威」的武,所合成的「清武」。

左一路通樑彩繪戲齣出自《舊唐書》張公藝救秦王

隋朝末年, 李世民曾單騎到佔據任城(今山東濟寧)的徐圓朗的軍中刺探軍情,不幸被徐圓朗的人認出,圍攻捉拿。 李世民殺開一條血路向西北方向逃走。 當他來到壽張縣張家莊前,一條河擋住了去路。 河上有一獨木橋,李世民身負重傷, 人困馬乏 ,不幸馬失前蹄跌入水中。 巧在這時,張公藝帶領幾個青年在河岸邊習武,他見一壯士跌入水中,忙叫人救起,扶到家中,給他治病養傷,並用祖傳的百年堂阿膠給他調理身體,不幾日李世民便恢復了健康。 當時,李世民不便於說明自己的身份就起程了。 李世民登上皇位,一直沒忘張公藝救命之恩。 所以在貞觀九年特賜親書"義和廣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

當使臣來到張家莊時,張公藝正在召集人員在當年李世民過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橋。 使臣回京禀報給唐壬,唐王便批資修建,並派尉遲敬德監修。 這座規模宏大的石橋長約60米,寬6米,高7米。 始建於唐貞觀九年,距今1300多年。 後來此橋被稱作“訪賢橋"、"古賢橋",張家莊更名為古賢莊。今因石橋被埋於村南,張氏居住於橋北,故稱橋北張村。

右一路通樑彩繪戲齣出自《三國演義》第41回 ‧ 趙子龍單騎救主

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 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 趙雲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斷牆後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說:"見到將軍阿斗有救了,……我死而無恨!"說完,趁趙雲不注意跳井身亡。 這時曹兵向這邊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牆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衝。

拜廊屋頂與正堂屋頂搭接處。剳牽樑上方橫向方樑即水槽樑。

瓜筒筒身有植物瓜果彩繪。

正堂縱深12公尺,共12檩含挑簷桁。架內三通五瓜,正脊繪「先天八卦太極圖」。

正堂前內大方「雁塔題名」、「三多有象」鑿花。

雁塔,在今陝西西安市南。有慈恩寺,建於唐高宗永徽四年。相傳進士及第題名於此。唐自武則天末年神龍以來,杏園宴後,進士皆於慈恩寺雁塔下題名。同年中推一善書者記之,他時為將相,則用紅筆書寫。後白居易及第,也於此題名。並有詩曰:「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時白居易年二十七歲。

「象荷果盤」盤中所盛的果實,大多以食之「長壽」的桃,「多子」的石榴、瓜,和諧音「福」的佛手為主。在《莊子》天地篇中有一段華之封人祝堯的詞語:「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使聖人富!⋯使聖人多男子!」,後世稱作「華封三祝」,亦即祝頌詞「三多」,指多福、多壽、多男子。「象荷果盤」傳達是人生共同的理想「三多有象」,或象之諧音「祥」意指「三多之祥」。

大通「王母娘娘壽誕」「八仙賀壽」彩繪。龍爿二通彩繪「江革行傭供母」;虎爿二通彩繪「楊香打虎救父」。瓜筒筒身繪「仕女圖」。

硬團鑿花通隨。硬團,裝飾圖案使用曲角直線構成,相對於軟團而言,台灣古建築中常見硬團螭虎。

二通,二十四孝「江革行傭供母」彩繪。

後漢江革, 早年喪父,奉母至孝。為避戰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強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後在下邳定居 下來。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傭人,供養老母。後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江革背母、行傭、拉車的孝行很快 在天下流傳開來。

二通「楊香打虎救父」彩繪。

楊香,晉朝楊豐的女兒,十四歲那年,隨父去田間收割稻子,突然一頭斑斕猛虎躍出,將其父撲倒在地。楊香聽到父親的叫聲,一個箭步跨上前,躍上虎背掄起 拳頭,對著虎頭砸下去,後又將老虎的嘴按在坑裏。老虎因無法呼吸,倒地而死。楊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瓜筒處有包巾,兩童抱斤作扛瓜狀。

祖先龕以木框玻璃窗扇區隔,上方樑桁中間垛仁繪有「郭子儀大拜壽」。左垛仁「郭藜光」落款;右垛仁「鹿溪漁人」落款。

郭子儀被人稱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陽王代替其原名。天寶年間參加武舉進入官場,安史之亂成就了郭子儀的豐功偉績。郭子儀為唐守衛近三十年,是中興名將。郭氏家族興旺,子孫眾多,郭子儀被稱為「五福老人」。郭子儀經歷了唐朝四代,兩度擔任宰相,被稱為「中興名將」。在郭子儀成為節度使後到他去世,26年間他成為了唐朝轉危為安的中流砥柱。

郭子儀與皇帝是親家,與同僚關係友好,用愛心來對待屬下,郭子儀的七十大壽熱鬧非凡,郭子儀的嫡親有七子八婿,各個在朝為官,前來慶壽,更不要說是旁系親屬了。郭子儀一生子孫眾多,孫子有好幾十,郭子儀端坐在正中,看著自己這麼多的孫子孫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儀家人和奴僕,共計三千多人。後世稱此為「福壽雙考」。

屏堵。

正堂右次間。

過水門、過水廊、日月井。

橫屋。

正堂後「圍屋」深4.94米,共隔七間,明間為神明廳。

以圍牆作山,在圍屋建築後方堆矮坡、植樹木矮籬,營造背倚山林氣勢。

台中西屯張廖家廟的客家建築特色有以下幾點: (1)具客家特色的圍屋 (2)建築壁面幾乎都為黑色,謹守「紅廟、黑祖厝」傳統 (3)對風水地理的重視 (4)樑枋彩繪。已知參與的彩繪匠師有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第三、四代及石岡劉沛,穎派彩繪工作室修復門神。

全文4906字、88張照片。
拍攝日期:2019/03/02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台中張廖家廟簡介摺頁
2.台中市西屯區公所歷史沿革網頁
3.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台中觀光旅遊網
4.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2018
5.李乾朗《台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藝術家2005
6.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