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西螺下埤頭林氏古厝忠孝堂 - 林春桂秀才宅第

林氏古厝「忠孝堂」位於下埤頭,為三合院格局,正身五開間,座東朝西,建於日治大正8年(1919)。若以來台祖林朴素公稱第1世,為來台第8世林春桂秀才所興建。「忠孝堂」為家廟與民居連結的合院,屬鄰近林姓宗族共同祭祀的家廟,但目前已完全失去家廟的功能。

「忠孝堂」 典出御題。「晉安林」始祖祿公第24世林悅公,原名林英,以忠孝見稱,在宋仁宗時任侍御史。宋嘉祜六年(1061),有一日請假回家掃墓。仁宗問曰:「卿殷少師苗裔家乘可得見乎」。悅公以取族譜呈上御閱數日後,龍心大喜有感比干盡忠。悅卿則孝。最後有感於比干為國盡忠,林悅為死去的雙親盡孝,一門之中忠孝兩全,御筆大書「忠孝」二字於譜首鈐以御寶。交回林悅手中並賜詩二章。欽命悅卿珍重回京供職。後來,這支林姓人因為有了御賜的題簽,以此為榮耀,從此稱為「忠孝堂」。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埤頭垻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埤頭垻庄」,隸屬於西螺堡。清代入墾本地者為開闢農田灌溉水源,在引西圳之此段,築堤設置水灞(閘門),從林內鄉烏塗村濁水溪南岸溪水口引水灌溉,埤為蓄水之處,圳則為灌溉之渠。此處乃屬於「西螺引引庄陂」之源頭,且有擋水的堤岸(埧)控制灌溉水量,因有此地物,遂以此稱呼該地為「埤頭埧」。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藍厝、頂埤頭、下埤頭、頂崙仔、廣興等。

下埤頭林氏古厝忠孝堂,正身帶「軒」,其木造結構保存完好,架內二通四瓜。二通的上方坐了兩個瓜筒,以承拖兩根桁樑,架起弧形的廊頂;這樣的廊頂是沒有「脊」的,故稱作「捲棚頂」。

現場樑枋彩繪斑駁已不可辨,殊為可惜,勉強可看出兩根桁樑上繪有雙龍及雙鳳,中間繪的是河圖洛書或雙鳳(龍)朝日?則看不出來。

正廳為祭祀空間,正廳入口兩側板門之前遭竊,我想也是現住戶不太喜歡有人參訪的原因。Otto當天在徵求屋主同意拍攝時,阿嬤說「汝緊翕相,小等俺後生轉來會罵拉。」
當場天人交戰,是要趕快拍一拍?還是跟阿嬤致意離去?最後按了幾下快門,跟阿嬤連連道謝後快步離去。對不起打擾了!

現場目視可及之處,正身屋脊與左右次間窗頭堵及護龍門額堵,貼有花磚,惜沒有拍攝。還好抓緊時間,拍到了護龍窗頭堵郭新林的彩繪!

俗稱花磚的彩瓷面磚最早應是發源於歐洲國家,在英國稱為維多利亞瓷磚,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量仿製並外銷,於日治時期引入台灣,台灣花磚興盛期約落在公元1915~ 1935 年這短短二十年間。


左、右護龍次間窗頭堵彩繪,落款「鹿溪釣徒」。

鹿港郭氏彩繪家族,台灣三大傳統彩繪家族之一。第一代畫師郭連成福建泉州人,完成鹿港龍山寺彩繪工程後,在鹿港定居並開設「錦益號」商行,承攬祠廟民宅新繪、重修彩繪工程,兼營木作家具的髹漆墨畫和貼金裝修、祭壇設計等工作。

郭連成之技藝傳承至其子孫,成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彩畫世家。代表人物包括:第二代的郭友梅、郭福蔭,第三代的郭光傳、郭瑞麟、郭啟輝、郭啟薰、郭新林,第四代的郭佛賜及外姓弟子柯煥章等人,家族落款別號多用鹿津漁人、漁叟、痴墨子、醉墨軒等。

郭新林(1898-1973),人稱新林司,落款常用石香、石松、笑山、鹿津漁人、鹿津釣叟、鹿溪釣徒等。

全文1328字、12張照片。
拍攝日期:2020/03/07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維基百科
2.林氏堂號大全
3.雲林縣西螺鎮埤頭里
4.劉銓芝《雲林縣紹安客家地區合院民居軒亭形式之研究》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