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再訪社口大夫第*林振芳宅第(上篇)

社口林宅又名神岡大夫第,為地方所敬重之「甲頭」林振芳在光緒初年因應家族人口逐漸增加,在住家「維禮居」不遠處購買吳張舊宅第歷時3年進行修建,宅名為「泰孚第」,諧音「大夫第」。

林振芳在購入大夫第的同年,在東北側93 番地(文化街)新建了「數椽書室」,這棟建築主要是供做林柏璿兄弟及其兄振芬子春溪讀書的地方,這棟建築後來變成了副室邱娥的居所。

光緒16 年(1890),林振芳又購買大夫第東南方212 番地(文化街)張宅改建為書房,命名為「培遠堂」。根據專家學者考證,培遠堂是一座兩進兩護龍的四合院建築、座東北朝西南,形式異於大夫第。註:培遠堂已拆除。

林振芳,祖籍廣東陸豐,先祖於清康熙間來台,幼年父親林崑賽早逝,母親改嫁,由祖母、伯叔崑偉、崑山撫養長大,伯叔過世後,承繼林家三崑家業,繼續拓展商務,成為萬貫家產之富商,擁有土地四百餘甲。

林振芳發跡後熱心地方事務,曾帶領鄉勇參與戴潮春事件、清法之役、施九緞事件等,在鄉里素有「火家長」、「林家長」的尊稱。台灣清領時,林振芳由例貢生奏授中書科職銜及普授同知職銜,子伯璿、佐璿為光緒年間秀才。

甲午戰爭馬關條約簽訂後,林振芳出錢出力協助台灣巡撫唐景崧等人成立「台灣民主國」。日治時期,林振芳出任台中的保良局長(1896-1898)與台中縣參事、台中農會副會長、日本紅十字協贊委員等職,曾受日本總督府紳章、特敘勳六等勳章、瑞寶章。

社口大夫第與摘星山莊、筱雲山莊並稱葫蘆墩地區三大宅第,民國74年,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82年,文建會開始對社口林宅進行古蹟修補工作。第一期修補彩繪、交趾陶、剪黏等,第二期為整治環境、道路和圍牆。建物由業主、建築學界、地方文史工作者、政府代表共同成立的社口大夫第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

因為私人產權及有住戶,在導覽人員帶領下方可入內參觀,民眾須上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預約,網址 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attractioninfo?uid=69&pid=24

Otto接觸傳統建築四個月後到訪社口大夫第,時隔三年五個月,再次拍攝社口大夫第,這次記錄重點放在門廳內木作、樑枋彩繪,及正廳內祖先龕、頂下桌。

Otto之前造訪時,因為不是參加文資處的預約導覽,所以只是在前埕拍攝記錄第一進外部的建築裝飾藝術,這次進到門廳內,哇!這樑枋彩繪保存狀況比起摘星山莊好太多了。但是文資處的導覽時間是1.5個小時,Otto如果要一一拍攝特寫,那時間肯定是不夠的,只能拍個大概。事後在電腦檢視照片,果不其然,放大照片欲檢視彩繪細節,像素不夠成像不佳,看不清楚!故本篇文章也只能就看得清楚的部分,盡所知作介紹。

一、門廳內

社口大夫第為大木構架與磚牆承重牆結合的建築,門廳中央架內是二通三瓜的五架樑疊斗式構造。樑枋、板壁有精彩彩繪,為鹿港郭氏彩繪家族作品,殊為珍貴!

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為台灣三大傳統彩繪家族之一。第一代畫師郭連成原籍中國福建泉州日湖,與同仁完成鹿港龍山寺彩繪工程後,在鹿港定居並開設「錦益號」商行,承攬祠廟民宅新繪、重修彩繪工程,兼營木作家具的髹漆墨畫和貼金裝修、祭壇設計等工作。郭連成之技藝傳承至其子孫,成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彩畫世家。

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現存最早作品為光緒1-4年(1875-1878)所繪社口林宅大夫第,主畫者為第二代郭友梅,以他主筆的作品還包括潭子摘星山莊、神岡筱雲山莊、大里林大有宅及彰化永靖餘三館、南投草屯敦德堂、東勢潤德堂及梧棲楊瑤卿宅等。

彩繪,「彩」為顏色,「繪」為畫,傳統木建築,早期以礦物質為顏料來彩繪,延長木料使用時間。彩繪畫風手法,依各派師承別有千秋。傳統彩繪分為北式、南式、蘇式及敦煌彩繪,北式以疊暈的方式表現,層次分明;南式以退暈的方式表現朦朧美感;蘇式則為南式的延伸,並透過邊框層次的彩繪增加作品的立體度。

一般彩繪畫師將「彩」和「繪」工程技藝分家,在台灣精通「彩」、「繪」的畫師屈指可數。  「彩」和「繪」是不同的。「彩」包括塗面、木料的補土、起草圖案、顏料選擇、煮油、油漆、安金、垛頭等工夫,佔了彩繪工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繪」是由「執筆師傅」負責,以人物、花鳥、蟲獸、忠孝節義、歷史故事及詩詞等入畫。

一般金、銀色裝修,是以金、銀箔片成品為材料,作工稱「貼金」或「安金」。以台灣彩繪習俗來看,彩繪顏色有多層屬於民俗象徵意義,像紅宮、黑祖厝和青宅第等簡單色相,就呈現豐富的意涵,意味台灣本土色彩十足的文化特質。

安金又稱貼金,在中國古建築彩繪中屬於昂貴而且技術較困難的一種。金箔在台灣可購得者約為一寸見方大小,厚度極薄,有如蟬翼。一般作法在安金之前,先塗上一層油性的金膠或骨膠,要等到快乾時才安金,一拍即合,安金技巧為高超的工藝。

擂金又稱掃金,擂金為台灣匠師所用的字眼,擂即指搗研金箔成為粉末。擂金時以毛筆沾金粉輕輕地描繪於金膠油之上,再以棉花揉實。擂金技術可做出濃淡深淺之層次,善於表現花瓣及山水圖案之立體感,但是用金量為一般「安金」三倍之多。

在台灣建築彩繪上所見擂金畫作品,大都為來自粵東潮州府大埔縣匠司,如邱玉坡、蘇濱庭等,代表作品有北埔姜氏家廟、屏東曾氏宗祠,除此,清道光年來自泉州日湖的郭連成彩繪家族亦擅擂金畫技法,作品於清末台灣中部數幢府邸宅第得見,如霧峰宮保第、社口林大夫第、永靖餘三館等。

以擂金畫工藝發展背景來看,該技法乃襲自中國漆飾工藝一脈,本是漆飾工藝技法一支,並非潮汕彩繪所獨有的技法。《髹飾錄圖錄》中所述,擂金畫正式名稱為「描金、泥金畫漆」,一般台灣彩繪匠司以該技法需將金箔篩濾成細粉末的動作稱作「擂」,故叫「擂金畫」,而粵東潮汕匠司則名「金漆畫」。

彩繪能否完整地保存,端視原始繪法是否採取完善的步驟,亦即襯底地仗、瀝粉、刷色及安金各道手續是否完備而定。豐原筱雲山莊、社口大夫第、潭子摘星山莊與永靖餘三館,這四座中台灣民宅,可視為要了解台灣古建築彩繪的基本資料,因為它們不但年代為目前所發現中較早,且彩繪面積較多,也可見年代及畫師姓名落款。

架內二通三瓜,龍虎爿二通瓜筒上疊二斗承中楹,頭巾雕鑿螭虎銜靈芝草,束隨雕鑿八駿馬。二通下通隨,龍爿雕鑿綬帶鳥、茶花,寓意「春光長壽」;虎爿雕鑿鳳凰、牡丹,寓意「光明和幸福」。

瓜筒下通樑有包巾圖案彩繪。按周禮春官謂「巾猶衣也」,以巾覆於器物之上,象徵著尊敬崇高之意。束木及二通垛仁彩繪花鳥,但因微光下拍攝,加上無拍攝特寫,故成像不佳,放大照片也看不清楚。

束木彩繪可能是:木芙蓉花+綬帶鳥(錦繡榮華)、松樹+?、喜鵲+梅花(春上眉梢)及蓮花+鷺鷥(一品清廉)龍爿外側束木彩繪,因照片像素不佳看不清是什麼飛禽,不是松鶴圖!白頭翁嗎?但卻讓Otto想起陶淵明五言詩《飲酒》😅。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垛仁彩繪可能是:牡丹(富貴)、萱草(長宜子孫)及百合(百年好合)、菊花(長壽)萱草有忘憂草、宜男草之稱。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吉祥草。相傳婦人有孕,佩其花則生男兒。此圖寓意為字穩無憂,子孫綿綿。

龍虎爿大通外側,束木、束隨、通隨。

束木彩繪可能是:杏花+燕子(杏林春燕)、菊花+黃雀(舉家歡樂)及白頭翁+竹子(長青不敗)、老鷹+石頭(英雄獨立)。註:不確定是否為杏花、黃雀。

束隨鑿花可能是:猴子、駿馬+蜜蜂+猴子(馬上封侯)、綬帶鳥+壽石+代代花(代代壽仙)。註:另外2個不確定是否為水仙、天桃。

看隨鑿花是:三隻鷺鷥+蓮花(三絲品蓮)、獅子+繡球(好事在後頭)、老鷹+雄(英雄)、雙戟+罄牌+大象+靈芝草(吉慶祥瑞)。

龍、虎爿大通內、外側瓜筒。瓜瓣繪有仕女圖、瓜腳繪雙囍字,包巾圖案為時鐘,時間為10點57分,聽說10點10分是鐘錶業公認時針跟分針最美的角度。😃

包巾彩畫起源甚早,宋《營造法式》中「五彩雜華」附圖的「豹腳合暈」造形,即頗有台灣包巾彩畫的趣味,當然,這類在木構件節點位置畫包巾紋,更有可能秦漢時期社會喜用綾綢織物懸掛或披覆樑柱習俗的遺意。在構圖及作法上,包巾飾均用在棟架接點及力學的節點上,像中脊桁、通樑、大楣、枋心兩端最常見;造形上有直線三角形、直線反摺狀、弧線半圓狀、弧線疊摺狀等四種,是在枋心部位最容易引人注視的圖案。註:本段文字引自李奕興《台灣傳統建築彩繪》

龍爿大通中間垛仁彩繪。註:虎爿忘記拍攝。

龍虎爿大通兩側垛仁「四愛」彩繪。龍爿內側垛仁為「陸羽品茗」;龍爿外側垛仁看不清楚童子手中所持何物;虎爿內側垛仁為「淵明愛菊」;虎爿外側垛仁為「羲之愛鵝」。

*陸羽品茗
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郡 (今湖北省天門縣)人。陸羽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因被後人稱為「茶聖」。

*淵明愛菊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東晉文學家。潯陽柴桑人。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他不滿士族把持的黑暗統治,不願與其同流合污,更不對之卑躬屈節。他做彭澤縣令時,恰好碰上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吏告訴他應束帶見之,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當即辭去彭澤令,決心遠離統治者,潔身自好。此後,他長期歸隱田園,以酒遣懷,以菊花為伴侶,再沒有出仕。「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羲之愛鵝
書聖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邪臨沂,西晉末年隨晉室南遷,永和元年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後,就定居會稽。紹興是王羲之第二故鄉。王羲之創造行書、草書受他的愛好有很大關係。王羲之一愛蘭、二愛鵝。愛鵝的故事其來由是他曾給一位山陰道士書寫了《黃庭經》而「籠鵝而歸」,而又拓了「鵝」字而家喻戶曉。而更有情趣的愛蘭卻流傳被人疏忽。

龍虎爿後大方棟架。

龍虎爿後大方瓜筒內、外側樑枋彩繪及鑿花。

束隨鑿花為「桃榴佛柿」。桃取大壽之意;石榴多籽葉茂,取後世發達興旺的寓意;佛手諧音福壽;柿與事諧音,柿子紅火如玉,所以常常取意紅火、如意。此處為南瓜,非柿子,南瓜因肚子裡籽較多,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看隨鑿花為一對麒麟,麒麟作為中國的傳統瑞獸,有吉祥如意的意義。麒麟是獸王,中國吉祥圖案一書提及:其牡(雄)為麒,其牝(雌)為麟。相傳體似麋鹿而呈黃色,尾似牛,首似狼有角一根,足呈馬形。

龍爿後大方員光鑿花。

虎爿後大方員光鑿花。

門廳後門扇上,左右各一隻螃蟹造型的門閂木雕,寓意「二甲傳臚」。

清代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殿試亦稱廷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分三甲:一甲,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傳臚為科舉考試中名列二甲一名的舉人,於進士唱第日,接在一甲三名之後受命唱名傳入,故有「傳臚」之稱。有時三甲一名,也一併稱為傳臚。此種唱名,必有三傳,以示其出身之難能可貴,而一次科考僅有五人的姓名可入臚唱,一甲三名皆一一傳唱,自不在話下,二、三甲新進士宣進時,則唱曰:「第二甲第一名某等若干名」、「第三甲第一名某等若干名」,因此二、三甲首名也同一甲三名一樣,享有臚唱的機會,而享有傳臚之稱。傳臚也指這種傳唱進士之名的宣召儀式,由於傳臚是由殿上傳於階下,左右鳴贊官皆齊聲呼之,故傳臚又有「繞殿雷」之稱。

明代科舉稱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為「傳臚」,清代則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兩隻螃蟹加上一叢蘆葦圖案,寓意喚做「二甲傳臚」。蟹身有甲冑樣的硬殼,兩隻螃蟹即二甲。
 

二、門廳背立面

博古圖,以各種供品和寶物組合而成的吉祥圖案,形成裝飾的工藝品, 是雜畫的一種。北宋大觀宋徽宗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 後人因此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圖畫,叫做「博古圖」。 「博古圖」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於書香門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裝飾。

博古圖有時以花卉、果品等裝飾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香爐、瓶花、燈、果品,象徵供奉神佛的「香花燈果」,表示人們虔敬之心,並祈求神明保佑賜幅。葫蘆、拂塵、犀角及或玉杯、佛珠、寶瓶、經卷、寶劍、如意等,合稱為「八寶吉祥」,無非希望藉著宗教法器寶物,象徵神佛降臨護佑,憑此神威辟邪除惡,共沐神麻。簡單的一只花肝、如意、卷軸,即代表「平安如意」。四季花卉和瓶子,就稱為「四季平安如意」。博古加上石榴、佛手柑和桃子,稱為「三多」,多子、多福、多壽。

社口大夫第門廳三關六扇門,頂板鑿花為博古圖,有香、花、燈、茶、果;牛角掛書、赤雀銜丹書、蟾宮折桂、旗球(祈求)、單眼花翎(翎頂輝煌)﹍﹍等。

本文5250字、40張照片。
拍攝日期:2022.08.07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7.江彥達《台中市神岡區聚落發展及環境風水探討》碩士論文 p73-74
8.李乾朗《台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藝術家2005
9.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四版十一刷
10.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