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溝建德宮傳統工藝之美 - 探索名匠師的匠心獨具(下篇)

過溝建德宮前殿鑿花為黃良作品;後殿為黃玉瑤作品。Otto此行主要是來拍攝黃良師徒作品。

黃良(1896-1968),師承泉州匠派,不僅以雕琢花鳥人物細緻聞名,同時擅長唱曲及吹奏南管八音,頗具雅氣。大正12年(1923),被澎湖天后宮董事會延攬,為赴澎參與天后宮大正年間大修建的匠師之一,司職「鑿花」,與蘇水欽對場。

天后宮修建完畢後,黃良仍留在澎湖陸續參與其他廟宇修建工程,如媽宮城隍廟、白沙赤崁龍德宮等等,遂有「澎湖鑿花師」之稱傳開。黃良落腳澎湖期間,收了數名澎湖子弟如黃玉瑤、蔡攑為徒,又各自授藝,遂黃良一派人數頗眾,自成師系,影響澎湖鑿花界深遠。惟在皇民化運動期間,澎湖地區宮廟宇修建工程被禁,黃良感於工作機會頓減,便於昭和11年 (1936)轉往台灣本島發展,兼教戲曲為生。黃良於1970年參與高雄三鳳宮修建工程期間過世,享壽75歲。


三川門秦瓊、尉遲敬德守中港門;小港間的文官,一手拿著玉如意,一手捧著盤子,四位文官盤子上置有官帽、鹿、爵杯、盛開的花,寓意「加官晉祿、簪花進爵」



藻井下方一嵌銅條磨石子作品,雙鳳朝牡丹圖, 寓意「龍鳳呈祥,天下太平,富貴吉祥」,四角隅有蝙蝠,則寓意「賜福」。

後檐柱(花鳥柱)間壽樑上補間鋪作。

後大方棟架(後步口廊)。

後步口廊正路鑿花

次間架內天花板網目斗栱

次間後大方補間鋪作

二、拜殿

後檐柱大楣一方「建功懋德」匾額,上款:建德宮改建落成大典誌慶。下款:中華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該匾額鑿花繁複、華麗,外框鑿滿對戰武將,主題多元。當天忘記拍攝細部特寫,事後放大照片看,細部還是看不太清楚,戲文似是出自《封神演義》。

拜殿為捲棚式屋頂,二通上水族斗抱非常吸睛,有螃蟹、章魚、龍蝦、鳳螺、鯰魚﹍,寓意「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大通上獅座。獅子旁邊人物為八仙。

鍾離點石把扇搖、果老騎驢走趙橋、 洞賓背劍清風客、湘子瑤池品玉簫、國舅手執雲揚板、拐李提葫得道高、仙姑敬奉長生酒、采和花籃獻蟠桃。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一直擁有不同的涵義,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才正式定型為鐵拐李、漢鍾離(或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韓湘子及藍采和。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

龍爿大通下員光戲文出自《封神演義》,圖中可見雲霄娘娘、碧宵娘娘、瓊宵娘娘祭出金蛟剪和混元金斗。

虎爿大通下員光戲文出自《封神演義》,圖中可見雲霄娘娘、碧宵娘娘、瓊宵娘娘祭出金蛟剪和混元金斗。

金蛟剪乃兩條蛟龍所化,採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起在空中挺折上下,頭交頭如剪,尾絞尾如股,縱然是得道神仙,也難免被剪兩段。趙公明就曾用此寶將燃燈道人的坐騎梅花鹿一剪兩段。之後三霄娘娘大擺九曲黃河陣時,放出此剪嚇走陸壓道人,還曾以此寶攻擊老子,奈何實力不濟被老子揮手收落。

混元金斗有著龐大的空間神力,容量猶如乾坤四海一般,具有極為強不可擋的收仙收物之吸力,金光一出,在劫難逃。三霄為兄長趙公明報仇,擺下九曲黃河陣,曾用此寶物擒住陸壓道人和楊戩,破了楊戩的八九玄功,還收走了金吒與木吒以及二人的法寶,更是將闡教的十二仙人一網打盡困於陣內,並施法削去眾仙的頂上三花,滅了胸中五氣之道行,以致玉虛二代弟子們全體法力盡失一落千丈,嚇走燃燈道人和姜子牙,甚是厲害。最終元始天尊親自下凡,用風火蒲團喚出黃巾力士奪去此寶,才降伏了雲霄仙子。 

三、正殿

正殿步口廊一嵌銅條磨石子作品,為白鶴展翅,下方一朵蓮花,寓意「路路連科」;四角隅有蝙蝠,則寓意「賜福」。

正殿空間從前檐柱築起一道鐵籬,橫跨明間及左、右次間,信眾香客是無法進入正殿內的,行前雖已知正殿鑿花為黃玉瑤作品,也只能徒唤奈何!註:正殿內有一藻井。

黃玉瑤(1907-1972),馬公菜園里人,是黃良的大弟子,大正12年(1923)拜黃良學藝,此後就隨著黃良參與馬公城隍廟(1933)、鎖港里北極殿(1934)、桶盤里福海宮(1935)等鑿花工程。日治末期曾主持馬公三官殿的鑿花工程(1937),後來又去台灣跟著黃良雕鑿轎子和各種牌匾,到戰後一段時間才回澎湖繼續做寺廟的鑿花工作。

民國61年黃玉瑤在承接日月潭文武廟工程期間,休假回高雄三鳳宮附近一家熟識的電器行選購電視;當時正值中午,電視機裡正播出風靡全國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當他隨著劇情起伏而沈醉其中而哈哈大笑時,血壓忽然上升,導致腦血管破裂而去世。

隔著鐵籬,使用等效15mm的魚眼鏡頭,鏡頭貼著鐵籬縫隙,勉強拍下一張正殿內照片,事後裁掉照片兩側礙眼白鐵條,得此照片,聊勝於無😔。至於棟架鑿花及藻井,只能待日後有人拍攝分享了。

隔著鐵籬,使用等效600mm的長鏡頭,鏡頭貼著鐵籬縫隙,勉強拍下主龕內三位神尊法容特寫照片。註:這三位應該是鎮殿李大府千歲、 李二府千歲及李三府千歲,網路上找不到相關說明,若Otto有寫錯請鞭小力一點😅。

關聯閱讀


全文2046字、45張照片。
拍攝日期:112.05.04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維基百科
2.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李昕哲碩論《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布袋鎮過溝之文化資產與文創策略》P44-46
4.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