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藍田書院:全台罕有設置風水建築的書院



雍正年間,南投設有土番社學。土番社學先是專為番童教學,後來並收漢童,嗣因原住民族群遷徙,變為專對漢人施教。爾後,社學演變為義學。嗣後地方開發,並受彰化文風之影響,南投乃漸見文運曙光,將義學改為書院,南投義學改為藍田書院;北投義學改為登瀛書院

藍田書院建於清道光11年(1831),書院之名稱,具有「樹人如同種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意涵,希望藉此培植地方文秀並青出於藍。

道光25年遭逢大地震,又因陰雨連綿半月,書院曾受損害。同治3年(1864),改建於今三民里藍田街。日治明治31年(1898),改作南投公學校分校及師生宿舍。明治35年書院捐贈南投公學校,以為教育搖籃,但祀神仍在。

日治大正4年(1915),向南投堡民募捐一千八百圓,並得南投公學校資助二千圓,重建書院於現址,大正6年(1917)竣工。日治昭和12年(1937)太平洋戰爭爆發,書院日漸荒廢。

台灣光復後書院被來台軍眷佔住,又無人管理荒廢至甚。民國46年由南投鎮長吳振福及地方士紳等,協議收回書院正殿,同時發動募款整修改建三川門;於民國48年竣工,並迎回二十餘年前因局勢及環境因素,而避難於魚池鄉木屐之文昌帝君元靈,並增奉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於正廳。

民國85年,南投縣政府發包修復前殿,新建廁所及週邊環境圍牆等,總工程費4600餘萬元,另藍田院自費興建後殿,87年5月前後殿全部工程竣工,10月11日舉行落成慶典。

藍田書院建築及裝飾藝術

一、門樓

藍田書院坐西朝東,後靠卦領,前案枕頭山,門樓設於東南牆角,凹壽青斗石雕牆面為聶祥生作品。日治昭和18年(1943),聶祥生司生於台北三重,15歲師事台北天福石店李圍庭,25歲開始獨自承攬工程,大甲鎮瀾宮石雕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五路財神」、「招財進寶」身堵。

「降龍羅漢」、「伏虎羅漢」對看堵身堵。

「麒麟踏卷」、「雙獅戲球」裙堵。

二、奇賢門

奇賢門為一般書院或廟宇少見之建築,乃依傳統五行、九星寸白法精心施設,其功能意為保護芸芸眾生,及古聖先賢神游之聖門。具有破煞避邪的功能。該門無法進出,往來信眾須從奇賢門兩旁繞過去。

奇賢門為反L彎弧造型,以大白石及青斗石塊所砌組合,總高度7.2台尺,長邊寬7.75台尺,矮寬邊4.15台尺,雙邊通路步距4.15台尺,上頂7台寸,底座7台寸。

三、外埕

進入院門後右手邊有有半月池、照壁、敬聖亭,院牆前立有石碑。照壁兩邊設有旗桿座,乃仿古「華表」之遺風,寓意「中舉」。「照」字有光明啟示,「壁」字有辟除之意義及屏障之功用。照壁有塑造空間之效果,對內祈福,對外辟邪功能。

照壁塑有麒麟交趾陶。漢族神話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晉王嘉《拾遺記》。

半月池,古代學宮稱為泮池,池內鯉魚昂首代表「鯉躍龍門」之意,象徵及第。

新建藍田書院捐緣碑記、重修藍田書院碑記

道光年間重修藍田書院碑記

四、三川門外

藍田書院建築稱呼非門堂、正堂、後堂;依書院導覽圖分為前殿、後殿。而前殿又分三川門、拜殿、正殿,但實為一連棟建築,沒有內埕,正殿木構架的對場作延續到三川門,為清朝時藍田書院樣貌。拜殿與左右護龍以過水廊相連接,而有日月井。

原來的三川門在民國46年重修時拆除。兩側廂房,原為傳統式疊桁木構架,及土埆砌築壁面,但921震災後壁面加舖不銹鋼網,用以強化耐震度。

三川門屋面採硬山式三川脊作法,步口處用垂花吊筒出檐。步口門楣彩繪:鞠躬盡瘁(忠)、望雲思親(孝)、楊震辭金(廉)、北海牧羊(節)為「穎派彩繪工作室」民國99年作品。次間門印皆篆刻「文光射斗」,字意為文彩光輝可以投射到北斗星座

日治昭和8年(1933),陳穎派生於雲林土庫,陳穎派9歲那年因大東亞戰爭景氣轉差,隨父親遷回和美老家,一邊種田一邊靠彩繪為生。陳穎派12歲跟父親陳萬福學藝。陳穎派學藝之後,也因現實社會環境和其父相同,並未專職從事建築彩繪工作,絕大部分都從事油漆塗刷相關工作。

在傳統建築彩繪工作部分,柯煥章曾給予派司相當多幫助,當時柯煥章在承包建築彩繪工程時,非常欣賞派司的彩繪畫作,常請派司至工作場所, 共同參予彩繪工程,由柯煥章負責打鉛筆稿,派司負責繪以墨線,並讓派司落款留姓名,在工作之餘,更親自教導自身之彩繪技藝。

以陳穎派為首的「穎川堂彩繪」是晚近發展的彩繪匠派,整個家族,一共出了12位彩繪匠師。民國94年時成立「穎派彩繪工作室」,民國99年改制穎派彩繪有限公司,各項工程業務承包逐漸交由派司之子陳敦仁負責。

藍底金黃字的藍田書院銜牌,製作年代為清道光13年(1833),上款為「同治甲子重建,大正丙辰轉築」,下款為「眾紳士等全立」。匾額曾遭不當油漆過,而透過傳統坯土、礦物顏料、銅油及蘇式彩繪等修護。

明間彎枋,「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語出《禮記》·儒行、「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語出《論語》.子罕,為名家李穀摩筆痕墨跡

日治昭和16年(1941),李轂摩生於南投草屯的農村家庭,本名國謨。民國46年,父親李運東攜其拜台中余清潭為啟蒙老師,學習民俗佛像畫及裝裱技術,並常至時設霧峰的故宮博物院觀摩古畫,而深感所學之不足。

民國48年,往斗六師事夏荊山先生學習傳統工筆畫,在篤信佛教的夏老師引領下,接觸佛法,豁達思想,領略見微知著,而在之後畫作中自然流露出意在言外的禪趣。隔年,親近佛門皈依南亭法師,法名慧猷。

民國54年結婚後全心投入創作,專長水墨、書法、篆刻、彩瓷等,主張藝術應與生活結合,書畫一體的創作,在台灣的水墨創作史,已有其鮮明的指標性意義。

三川門中央雙開板門,兩側透雕板壁。龍爿板壁「雙鳳朝牡丹」透雕。雙鳳朝牡丹圖, 寓意「龍鳳呈祥,天下太平,富貴吉祥」。虎爿板壁「春光長壽」透雕。

山茶,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子卵形,有光澤,花紅色或白色,通常叫茶花,是著名觀賞花卉。山茶花開在這裏比喻春光。綬帶鳥取“綬”、“壽”同音。山茶花與綬帶鳥組合寓意「春光長壽」青春不老、健康長壽意義。

板門前矮直櫺門欄柵,俗稱福州門,單面雕刻彩繪雙龍搶珠。門前南式石獅一對。

對看堵龍爿交趾陶為「孫真人點龍眼」;虎爿則是「吳真人醫虎喉」。點龍睛、醫虎喉傳說,相關故事情節在保生大帝吳真人的神話當中亦有所見,產生了互相借代、混雜的情形。

孫真人點龍眼:孫真人本名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被譽為藥王,後世奉之為醫神,著有《備急千金要方》。傳說孫思邈在行醫途中曾遇見患有眼疾前來求醫的龍王,龍王雖幻化成人形但仍為孫真人所識破,最後順利獲得救治,此典故流傳後世便成了「孫真人點龍睛」的傳說。

吳真人醫虎喉:傳說中吳真人某日往山中採藥,有一白額金睛虎,因食一婦人,以致婦人所戴頭飾髮針哽咽其喉,正為生死掙扎之際,忽見帝至便相求醫治,吳真人見之於心不忍,先予以斥責見有悔意,即以符水灌入虎口,並入虎口拔除髮針,救一生靈。因此,供奉保生大帝之廟宇內大殿神桌下,均可見有一尊虎神像,其正是守護大帝之「黑虎將軍」,保生大帝「醫虎喉」後,老虎當下即終生跟隨大帝,並經大帝度化成神,乃隨侍左側,為大帝守護,聽大帝差遣。

五、三川門內

前殿縱身極長(照片拍不出其空間感),沒有內埕。依書院導覽圖所示分為三川殿、拜殿、正殿。

三川殿為二通三瓜,疊斗式木構架。束隨有「暗八仙」鑿花,大通下祥龍托木。

「暗八仙」紋樣並不出現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 暗八仙以扇子代表漢鍾離,以寶劍代表呂洞賓,以葫蘆和拐仗代表李鐵枴,以陰陽板代表曹國舅,以花籃代表藍采和,以漁鼓(或道情筒和拂塵)代表張果老,以笛子代表韓湘子,以荷花或笊籬代表何仙姑。暗八仙紋始盛於清康熙朝,流行於整個清代。

祥龍托木前爪雕鑿抓著「暗八仙」,蠻特別的。

 三川殿與拜殿以剳牽樑銜接。

拜殿為捲棚屋頂。

正殿為三通五瓜式木構架;分由四點金柱及前後八支副柱(寓意四維八德),垂直木構架組合。正殿兩邊山牆內壁,懸掛木雕廿四孝圖,藉喚醒世人,百善應以孝道為首要,為藍田書院整修後之一大特色,雕刻者台南呂清河司。為了不佔太多篇幅,僅分享其中二扇鑿花故事。

孝感動天,虞舜。

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為孝順。 父親是一位全然不懂禮儀的人,母親常出惡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並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姚舜常在歷山下耕田,因孝感動天,有象協助耕田,亦有鳥幫助其鋤草。 當時的皇帝唐堯聞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並將其女兒娥皇及女英與舜為妻,後來並將天下讓與,舜以一平民,居然躍而為虞朝之皇帝,純因孝心所致。

為母埋兒,漢朝郭巨。

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黃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齲民不得奪。

正殿「架內」中樑彩繪「雙龍太極八卦」,為先天伏羲卦。點金柱間大楣懸掛一方「天上文衡」古匾;副點金柱間大楣懸掛「文明氣象」古匾;神龕上方懸掛「奏凱崇文」古匾。

「天上文衡」古匾:墨黑底金黃字,製作於清道光22年(1842),上款為「道光壬寅穀旦」,下款為「新建藍田書院眾紳士全立」。

「文明氣象」古匾:深紅底金黃字,製作於清同治3年(1864),上款為「大清同治甲子年端月穀旦」,下款為「重建藍田書院眾紳士同立」。

「奏凱崇文」古匾:墨黑底金黃字,製作於清同治4年(1865),上款為「乙丑春日由看頂移營南投仰荷神麻平台凱旋適重修祠宇落成題額誌感」, 下款為「欽加二品頂戴台澎題督學使皖江丁日健敬立」。丁日健為清道光15年(公元1835年)舉人,曾任鳳山知縣,年籍不詳。

神房內壁彩繪麒麟吐玉書,飛罩雕四腳花鳥;屏堵雕人物、博古圖,彩繪祥獅。

民國48年竣工迎回二十餘年前因局勢及環境因素,而避難於魚池鄉木屐之文昌帝君元靈。

貳、濟化堂

後殿是信徒極多的鸞堂,書院與鸞堂都尊崇儒學,台灣鸞堂於發展歷程中,除了自建宮堂,也有結合既有書院供奉的文昌帝君信仰來闡教,而藍田書院與濟化堂的結合,是典型的代表。

民國48年奉旨煆乩設鸞,民國50年蒙玉闕下詔賜號「濟化堂」,勉勵濟世勸化,揮鸞闡教,宏揚聖道,藉挽世人頹風。民國65年於正殿後空地搭建鐵架,覆蓋石棉瓦為講堂並設神位,聊稱「後殿」。民國85年,南投縣政府發包修復前殿時,藍田院自費興建後殿,87年5月竣工

後殿為兩層樓挑高建築,地下室為宣講堂,樓中樓龍爿為正鸞靜室,虎爿為檔案室;一樓為濟化堂揮鸞闡教供奉三恩主,左側供奉城隍尊神、右側供奉福德正神。因縣治所在地尚無孔子廟,爰將二樓闢建大成殿,奉祀大成至聖先師神位,左側七十二賢人神位,右側歷代聖賢神位。

後殿二樓「螭虎圍爐」窗。

後記

洪坤福派下林東利 (師承林再興) 及郭志郎(師承郭慶助),郭天來派下陳篡地(師承郭秋福)曾在此修復剪黏交趾陶。

全文4375字、52張照片。
拍攝日期:2019/06/07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2.內政部「台灣宗教百景」網站
3.藍田書院官網
4.李乾朗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2018四版十一刷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