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筱雲山莊:台灣居住生活史之典型博物館(上篇)

筱雲山莊的建築群是台灣少數保存從清同治到日治昭和年間的宅第建築,在建築風格上,包含了閩南式、粵東式、日式與近代洋風建築。

筱雲山莊興建於同治5年(1866),為呂家在三角仔庄蓋的第二座宅第,第3代(14世)呂世芳築頂瓦厝,第4代(15世)呂炳南在歷經戴潮春事件,頂瓦厝受損於戰火的狀況下,以奉養母親張太夫人為由,興建的新宅第。

呂炳南(1829-1870),道光末年間入泮,旋而候補訓導,同治8年(1869)於岸裡設立文英書院與文昌祠(位於今岸裡國小,廟已杳然無存)、禮聘吳子光為西席,為地方造就許多優秀人才,孕育出一位進士:苗栗丘逢甲,四位舉人:霧峰林文欽(林獻堂之父)、清水蔡時超、鹿港施士浩及筱雲呂賡年。

同治9年(1870)夏,呂炳南赴福建參加鄉試返台因遭颱風襲擊,風檣傾折,海難而亡,享年42歲,諱潮朗。

諱者,隱也,避也。古時人死之後,其子孫為了崇敬祖先,不願別人直呼其父祖名字,而採取避諱的辦法加以解決,因此,古人便有「入境而問禁,入門而問諱」之禮。

民國88年5月,台中縣文化局將筱雲山莊清代建築部份登錄為縣定古蹟。6月再將南庭洋風日治建築(筱雲別館)劃入古蹟範圍。99年12月再將北庭的日式建築劃入古蹟範圍。

筱雲山莊全景透視圖
圖片來源:李乾朗
《神岡筱雲山莊》雄獅美術 1999
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筱雲山莊營建變遷圖
圖片來源:林世超
《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013第24期
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筱雲山莊方位座北朝南,北側有小丘陵,左側有溝渠環護,筱雲山莊初建時的規模,包括門樓,第一進篤慶堂,第二進五常堂,左右各有一列護龍。

清光緒9年(1883)前後,呂炳南之子呂汝玉及呂汝修,整修篤慶堂、增建第二道護龍、新建筱雲軒及迎賓樓。日明治至大正年間(1900-1926),呂汝玉及呂汝濤,增建第三道護龍、改建筱雲軒及迎賓樓。日昭和年間(1926-1944),呂汝玉之子呂樵湖、呂季園、呂柏齡、以及呂汝玉之孫呂米石等,新建篤慶堂南側及北側日治洋風建築。民國47年,呂汝玉之孫呂佛池,新建門樓右前方加強磚造住宅。註:一說筱雲軒建於光緒4年(1878),迎賓樓建於昭和8年(1933)。

筱雲山莊的園林並非一般以亭臺樓閣或假山飛瀑取勝的庭園,而是以筱雲軒為核心,三面花圃及水池環繞,並有一棟樓閣式的迎賓樓與之遙遙相對,共構成一處簡樸清雅的園林。筱雲山莊除東側有筱雲軒的庭園,西側及半月池旁亦有土丘花圃,南側在水圳對岸亦有日治時期所建的花圃。

筱雲軒藏書通計21334卷,呂炳南好藏書,經商往返大陸與台灣之間必蒐羅典籍充實其書齋,後人開放書齋筱雲軒,供族人及各方遊學使用。據吳子光所著「筱雲軒藏書記」記載,筱雲軒於同治年間便藏書數萬卷,與台南府城海東學院、板橋林家汲古書屋不相上下,被稱為早期「台灣第一」大型圖書館受之無愧,或稱為當時台灣最豐富的私人圖書館,後文史研究者莊永明稱其為台灣第一藏書名家,可惜近代藏書逐漸散佚。

108年6月21日,由「筱雲山莊管理委員會」第七代(18世)呂博收主任委員代表捐贈呂氏家族舊藏古籍圖書予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贈書內容涵蓋經、史、子、集等各類古籍圖書及日據時期賣渡證書、帳冊等文獻,計有102種550冊之多。其中,《朱子語類四纂》、《周易觀彖》、《弘簡錄》、《續弘簡錄》、《還硯齋賦稿》、《移情集》、《有正味齋駢文》、《榕村講授》、《榕村制義》、《制授存愚》等古籍,為國圖所未藏,尤為珍貴。

一、門樓

筱雲山莊的門樓為兩層高、面寬三間的格局。樓上的房間可供守更者使用,闢有六角窗及書卷窗,並設有銃眼,兼具防衛、遠眺功能。中闢一拱門,黑底中畫一圓日,似有紫氣東來之意味。屋脊為翹脊燕尾,門樓的中脊脊堵飾以寒山、拾得「和合二聖」剪黏。

入口處內縮,門虛掩,門柱貼有「謝絕參觀攝影」、「私人住宅請留步謝絕參觀敬請合作」告示。Otto因在台中市文資處網站登記預約導覽,方能進入拍攝紀錄!

凹壽牆面門側龍爿,交趾陶其圖案有老鷹、大小雄獅、雞冠花及綬帶鳥、茶花、木筆、壽石,有「英雄奪錦」、「太師少師」、「春光長壽」、「必得其壽」寓意。

*取老鷹的「英」、雄獅的「雄」,茶花的「茶」閩南語近音「奪」,和錦雞的「錦」之音義,統合為「英雄奪錦」。

*太師是從西周開始就有的官稱,古文經學家認為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少師是春秋時期楚國設立的職位,後歷代沿襲,並與少傅、少保合稱三孤。人們借用諧音,用一大一小兩隻獅子組成太師少師圖。借音借意以獅為師是「官運亨通」的意思,一大一小的獅子表示望子成龍,祝願代代高官。一大一小的獅子+雞冠花,寓意步步高升,連連升級。

*山茶,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子卵形,有光澤,花紅色或白色,通常叫茶花,是著名觀賞花卉。山茶花開在這裏比喻春光。綬帶鳥取“綬”、“壽”同音。山茶花與綬帶鳥組合寓意「春光長壽」青春不老、健康長壽意義。

*玉蘭花又稱木筆,木筆的「筆」字和「必」同音;綬帶鳥的「綬」和「壽」同音,取其諧音寓意「必得其壽」。

凹壽牆面門側虎爿,交趾陶圖案中麒麟、鳳凰與牡丹組合成「三王獻瑞」,象徵「太平文明」、「盛世可期」。靈芝為長壽吉祥之仙草,人們喜繪其形藉以祈福人壽如靈芝草一樣,永遠安康 。

凹壽牆面對看堵龍爿,頂堵兔子+白菜,寓意「一生清白」,身堵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95回 ‧ 空城計。「歲在強圉單閼」是指作品在歲次丁卯年(1867 A.D.)完成的意思。

歲陽(天干):閼逢(甲)、旃蒙(乙)、柔兆(丙)、強圉(丁)、著雍(戊)、屠維(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陽(癸)。

太歲(地支):困敦(子)、赤奮若(丑)、攝提格(寅)、單閼(卯)、執徐(辰)、大荒落(已)、敦戕(午)、協洽(未)、赤奮若(申)、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

凹壽牆面對看堵,對看堵虎爿頂堵老鼠+南瓜,寓意「多子多孫」,身堵只剩月亮及「晉水一經堂○造」署名,據說是唐代杜牧《泊秦淮》交趾陶作品。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蔡騰迎,清同治年間由泉州晉江來台參與神岡筱雲山莊的著名交趾陶匠師,他有店號名為「一經堂」。來自福建泉州地區並在台灣確切留下名字的匠師,首推來自晉水的蔡騰迎。

清同治5年(1866)蔡氏應豐原三角仔呂宅「筱雲山莊」之聘,前來製作交陶,在筱雲山莊門樓入口牆堵上與第二進「五常堂」的門堵上,蔡氏分別留下年款與署名:「晉水一經堂○造」、「同治丙寅年」、「晉水一經堂造於五常堂之所,蔡騰迎」。這是交趾陶匠師在台灣民宅製作中第一個留下署名的。

清光緒2年(1876),在潭子摘星山莊同樣在身堵上落款為「晉水蔡造」,在第一進中門牆的「加冠錦上花」交趾陶牆堵上留有兩個印章,上書「一經堂」與「蔡印」。說明交趾陶是來自晉水一經堂的蔡氏所承作;至於承作者是否就是蔡騰迎本人,因缺乏史料,實際情形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交趾陶都是來自晉水的蔡氏家族所承作。

同樣被認為具有蔡氏家族風格者,還包括鹿港龍山寺(清咸豐2-8年,1852-1858年)、台中北屯文昌廟(清同治10年,1871年)、台中神岡社口大夫第(清光緒元年,1875年)、台中大里樹王林秀才宅第(清光緒14年,1888年)等建築裝飾的交趾陶,雖然都未署名,但因其藝術風格與題材均與筱雲山莊之交趾陶十分相近,學者施翠峰教授與李乾朗教授等人,認為都是出自蔡氏家族或同門師兄弟之手。

裙堵磚雕為錢紋、龜紋。

門樓入口有一對抱鼓石,原來是豐原開漳聖王廟在日治期間因街道拓寬而遭拆除,由呂家搬回抱鼓石保存的古物。

「中和季」為嘉慶13年(1808)捒東堡葫蘆墩街的漳人所組成,以崇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神明會。同治3-8年(1864-1869),「中和季」始於葫蘆墩街東門興築開漳聖王廟,轉型為寺廟的型式。

葫蘆墩街聖王廟依據明治39年(1906)臨時台灣舊習慣所作之調查,聖王廟所有權屬於神明會「中和季」所有組織成員。道光17年(1837),渡台第三代呂世芳被神明會祀友推舉為經理人,因世芳的貢獻,往後呂家後代呂炳南、呂汝玉皆被祀友推舉為經理人,一直到大正6年(1917)神明會解散。

日治初期,日人不准神明會新成立,希望舊神明會逐漸清理並解散,呂汝玉遂逐一收購「中和季」剩餘會份權,僅剩吳鮮、魏番、陳老聰、陳火源、魏孔經、蕭三元、李萬得等七會份的持有者尚未讓購,在取得多數會份股權後,呂汝玉依當時法令清理神明會「中和季」,而此時葫蘆墩街的聖王廟則成為呂汝玉派下之家廟。

開漳聖王廟原址位於今豐原區中正路與仁愛街的漢忠醫院及彰化銀行豐原分行處,廟門面向橫街(即今富春街)。大正9年(1920)豐原市街改正街道拓寬,其廟前的一對碩大石鼓,被移往筱雲山莊門樓前兩側,有一些石構、柱珠…則散放在筱雲山莊中各處。在漢忠醫院的庭園中,尚存有一對石獅子,據說是原聖王廟的遺構。

二、篤慶堂

門廳為大木構架與磚牆承重牆結合的七架厝,架內為二通三瓜的五架「疊斗式」構造。牆面以板壁入堵,分割為數個堵面。檐廊以屐承挑檐檁,凹壽出檐之七架檁及挑檐置於實牆上,後檐牆之挑檐檁則自虎口柱作出屐承檐。

篤慶堂前有半月池,兩側各三條護龍,護龍比篤慶堂凸出一間,從正面看起來像三合院。前埕橫躺夾杆石。

屋脊分三段鏤空,其餘脊堵以交趾陶裝飾,正面中軸線往左右兩側,吉祥團案有綬帶鳥+木筆+壽石(必得其壽)、鹿+喜鵲+桃子(四喜齊來缺蝙蝠)、鳳凰+麒麟+牡丹(三王圖)、獅子榴燕。梅花、菊花、蓮蓬、牡丹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背面中軸線往左右兩側,左獅右象!龍爿團案有芭蕉+蝙蝠+獅子+太陽+雲紋,有招來福氣(芭蕉+蝙蝠)、宏福齊天(蝙蝠+雲紋)、紅色太陽(旭日東昇)寓意。虎爿團案有大象+佛手+萱草+桂花,有宜男多子(萱草)、福增貴子(桂花)寓意。石榴、佛手代表多子多福。

單眼花翎+珊瑚+雞冠花+靈芝草+香爐+罄牌(高官厚祿平安如意)、筆+書+拂塵+孔雀翎+鰲魚+靈芝+如意盤長+石榴+佛手(獨占鰲頭仕途順遂多子多福)。

各堵皆設有堵頭及堵框,堵頭有蝴蝶、螭虎曲、屈曲(回纹)團成的如意圖紋,堵框有捲紋、卷草紋。

門廳入口處內縮,硬挑出檐,出屐起。

「篤慶堂」門額,下方門印,龍爿是「詩禮」,虎爿是「傳家」。

凹壽牆面交趾陶作品,龍爿身堵為「四業」漁樵耕讀、虎爿身堵則是「四藝」琴棋書畫。

「同治丙寅年時在夏月之初 晉水一經堂造於五常堂之所」,該落款為台灣的交趾陶藝術發展上,有年代落款及作者署名的最早實物,其重要性不可言喻。註:落款二進「五常堂」,但此處是一進「篤慶堂」。

「四業」 - 漁

「四業」 - 樵

「四業」 - 耕

「四業」 - 讀

「四藝」 - 琴

「四藝」 - 棋

「四藝」 - 書

「四藝」 - 畫

對看堵。左獅右象!

龍爿頂堵楷體書法「銀燭吐青煙 金樽對綺筵 離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枀 書於城西 小築書齋」,出自唐代 ‧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落款「炳榮」,下方落印。

《春夜別友人》二首 ‧ 其一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661 - 702A.D.),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爲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後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虎爿頂堵小篆書法「上士愛清輝 開門向翠微 抱琴看鶴去 枕石待雲歸 野坐苔生席 高眠竹掛衣 山舊東望遠」,出自唐代才子盧綸《題崔端公園林》,落款「炳榮」,下方落印。

《題崔端公園林》
上士愛清輝,開門向翠微。抱琴看鶴去,枕石待雲歸。
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掛衣。舊山東望遠,惆悵暮花飛。

盧綸(743或744-800A.D.),字允言,中國唐朝中期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曾祖父擔任過永寧縣令,祖父為濟州司馬,父為臨黃縣尉。盧綸幼時多病,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但是旋即安史之亂爆發,未能為官,避亂於江西九江一帶。亂平後,盧於唐代宗大曆年間重新應試,但屢試不第。大曆6年(771),受宰相元載和王縉先後舉薦,出任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後升任監察御史。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大曆11年(776),元載、王縉接連失勢,一貶一死,盧綸受牽連,不得重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任昭應縣令,貞元年間入河中節度使渾瑊幕,任檢校戶部郎中,後世稱「盧戶部」。

凹壽牆面對看堵,左獅右象!龍爿交趾陶其圖案有梅花(獨占春魁)、獅子+繡球(好事在後頭)、月季+瓶子(四季平安)、靈芝(如意)、獅子+香爐(祥獅琴爐)寓意。

獅子的背上,馱負著琴爐。「琴爐」稱謂由來,此造型是因古人彈奏古箏、古琴時,置於案前以祥獸造型之銅爐,燃點檀香,裊裊青煙,憑添悠然靜意。寓意薪火相傳、香火延綿。

凹壽牆面對看堵,虎爿交趾陶其圖案有飛魚(獨占鰲頭)、石榴+佛手+南瓜+大象(三多有象)、芭蕉(興盛平安)寓意。

「飛魚」即是鰲魚,其造型為龍頭魚尾,有兩翼無腳,根據中國吉祥圖案之說法:
一、 金吾:頭似美人首,尾似魚尾,有兩翼,性通靈不寐,故用以警戒巡邏。
二、 鰲魚:形似龍,好吞火,好風雨,背負蓬萊之山左海中,故常立於尾脊。
金吾與鰲魚不同之處,是鰲魚底部上有三片飛翅,故又稱「帶翅飛魚」,龍首魚尾有翼,性通靈不睡,負責巡邏警戒。

蔡騰迎鈐印。

磚雕腰堵及「螭虎團盧」+「賜福」泥塑裙堵。

左鶴右鹿,「松間鶴舞」、「竹下鹿鳴」門枕石。

關聯閱讀


全文5413字、60張照片。
拍攝日期:2019/12/15、2022/08/28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9.每日頭條
11.連雅堂《人文薈萃》1921
12.林世超《傳統民宅裝飾之解讀:以筱雲山莊與摘星山莊為例並比較之》
13.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2018
1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