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台中萬和宮:台中市歷史最悠久媽祖廟

摘要

A文資別:縣市定古蹟
B創建年代:清康熙22年(1683)
C主祀神祇:天上聖母
D平面格局現貌:三進單護龍日字型四合院。
E知曾參與興築或修復匠師:
   1.彩繪 - 丁清石
F特色:
   1.台中市歷史最悠久媽祖廟
   2.正殿高橋才治郎日式銅鐘
   3.後殿神龕磚雕台基
   4.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在民國101年登錄為台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5.字姓戲在民國100年登錄為台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原台中市區有5座媽祖廟,即南屯區之萬和宮(雍正年間)、東區之樂成宮(乾隆年間)、中區之萬春宮(嘉慶年間)、西區之朝奉宮、北屯區之南興宮,各自擁有固定之信徒圈。其中三間廟宇創建年代之先後,與台中地區開墾進度相關連,即萬和宮與張國相關,樂成宮與平和、板仔銅林氏相關,萬春宮與藍廷珍相關。

南屯舊稱犁頭店早期為巴布薩族 ( Babuza )平埔族人貓霧束社聚落,其聚落舊址位於今南屯區西南方的春安里(即嶺東科大左側的台貿五村)。鄭氏時期曾屯田於南屯,但東寧王國亡後即荒廢。

清康熙49年(1710)北路營參將張國至彰化討伐大肚山番亂,看上南屯一帶的肥沃平野,遂以代繳賦稅為條件,向居民取得土地開墾權,招徠部將劉源沂、黃鵬爵等人來此招佃拓墾,開墾包括南屯街區一帶的荒野,是今南屯街區墾闢的開始,其後並由台灣總兵藍廷珍續墾,南屯街區逐漸繁榮。為因應墾殖所需,打鐵店鋪、商店、販仔間林立,有許多製造農具的打鐵店,其中又以犁頭最為出名,於是有了「犁頭店」舊地名的稱呼。與大里杙(今大里)、四張犁(今北屯),合稱台中三大聚落,同屬台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

「犁頭店街」是台中市最早形成的市街。萬和宮為墾殖時期半線(彰化)至葫蘆墩(豐原)間的犁頭店街聚落信仰中心,位置剛好在當時盆地縱貫幹到「直街」之入處。

台中萬和宮歷史沿革

相傳萬和宮源起於清康熙22年(1683),當時張國隨施琅平台,由湄洲恭求聖母香火護船來台,起初僅建立小祠拜祀,廟地據傳雖是張國所捐獻,但築廟時張國已辭世五年,為其子嗣後代以父名所捐,並由居住犁頭店一帶張姓以外之廖、簡、江、劉、黃、何、賴、楊、戴、陳、林十一姓氏,於雍正4年(公元1726年)集資興建。定名「萬和」,是希望藉由祭拜聖母,保佑不同族群能「萬眾一心,和睦相處」,共謀地方發展。

三川門

頭進三川門、龍虎門,五開間「五虎下山」。五虎下山意指明間高,次間依次降低的形式,外觀上頗似五座山,每層屋頂相差一尺或二尺,為錯開規帶的一種脫規形式。

「斷簷式的升庵法」屋頂。

斷簷式的升庵法:將三開間的中間升起,或五開間的的中央三間升起,形成錯開高低的簷口線。斷簷式的升庵法,這項技巧最早出現於清道光11年(1831)的龍山寺戲台,其下簷被斷開,有點像牌樓的夾樓。到了清光緒11年(1885)的彰化元清觀,更出現五開間的斷簷升庵,由於結構麻煩,此後這個形式一直消寂下來,直到公元1920年溪底司傅王益順來台,由於台北龍山寺、台北孔廟、彰化南瑤宮(以上為五開間)及新竹城隍廟(三開間)再度使用,斷簷式重簷一時成為最形式的主流。

三川脊上,「龍馬負河圖」剪粘,燕尾脊一對行龍。

三川脊下方西施脊裝飾麒麟加上虎、獅、豹、象「四靈獸」交趾陶。

脊肚「八仙賀壽」交趾陶,下馬路裝飾蓮霧、佛手、楊桃、壽桃﹍水果。

中港間兩側規帶牌頭為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四神。

左右次間規帶牌頭為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

左右次間燦景。虎爿:四聘之「商湯聘伊尹」,上下各繪著「畫」與「葫蘆」。龍爿:四聘之「堯聘舜」,上下各繪著「書」與「芭蕉扇」。

三川殿中港間退縮成柱廊的步口成「凹壽」

廟名匾

中港間兩側門扇身堵左軟右硬「螭虎團爐」,除了中央槅心構圖不同,邊框的圖案亦不相同。虎爿團香爐、龍爿團花瓶。身堵兩側花鳥動物雕刻。頂板「博古圖」鑿花。

梳門前門前獅為近年新作。

三川門前後檐柱柱間共七架,柱外前後挑檐各加一架,中央「架內」原應是「二通三瓜」的五架樑金瓜疊斗,但此處為了增大「架前」步口的空間,所以將前點金柱向「架內」縮減了一架,變成大通、二通直接榫卯前金柱上的特殊作法,這叫「移柱法」。移動過後的金柱同時也替代了大通上的前瓜筒和疊斗之功能,有利於「外稟格扇」的排樓面固定在柱身上,此時的金柱也就成了「牌樓格扇」的對柱。

前步口廊正路龍爿獅座上樑枋:第一層為鰲龍吐水,第二層以螭虎纏繞題材呈現,第三層則有喜鵲立於梅樹梢,取諧音為「喜上眉梢」,及「虎溪三笑」。

前步口廊正路虎爿獅座上樑枋:第一層為鰲龍吐水,第二層以螭虎纏繞及「觀音顯造洛陽橋」,第三層內側是「左慈戲曹」,外側則是「舌戰群儒」。

前步口廊左一路通樑彩繪「陸羽品茗」;員光雕鑿「路路連科」。

前步口廊右一路通樑彩繪「子猷愛竹」;員光雕鑿「雙鳳朝牡丹」。

次間樑枋。

對看牆。

對看牆「蒼龍教子」、「丹鳳朝陽」龍虎堵

對看牆「麒麟望日」、「青獅戲球」裙堵。

「神恩廣佈」匾額,上款「大清光緒叁年丁丑月巳酉日吉旦」、下款「署臺灣府彰化縣猫霧捒分防信官繆書齡虔誠立叩」。

秦叔寶、尉遲恭門神彩繪為丁清石作品,因室內光線不佳加上外有壓克力保護及供桌擋住取景(避光)角度,門神全貌拍攝不易,殘念!

「德媲媧皇」匾額,上款「光緒十二年丙戌冬月穀旦」,下款「兵部武庫司正郎林文欽 欽加同知銜林振芳 暨林姓重脩」。「福蔭全台」匾額,上款「雍正十年吉旦置 日代母彭門羅氏立」,下款「特授北路營管理猫霧捒隆思田  右營守備帶尋常軍功加一級記錄一次彭朝桂題」

林文欽是霧峰林家成員,名萬安,字允欽,號幼山,父親林奠國,子林獻堂。光緒十年(1884)八月,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戰艦攻打基隆,林文欽與堂姪林朝棟奉臺灣兵備道劉璈之命,各自徵召鄉勇前往基隆支援。亂平後,朝廷論功行賞,分發兵部武庫司候用。

前牆廊


拜殿

拜殿正脊上二條拐子龍拼成的「團爐罄牌」剪黏裝飾

脊肚「郭子儀大拜壽」交趾陶

郭子儀被人稱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陽王代替其原名。天寶年間參加武舉進入官場,安史之亂成就了郭子儀的豐功偉績。郭子儀為唐守衛近三十年,是中興名將。郭氏家族興旺,子孫眾多,郭子儀被稱為「五福老人」。郭子儀經歷了唐朝四代,兩度擔任宰相,被稱為「中興名將」。在郭子儀成為節度使後到他去世,26年間他成為了唐朝轉危為安的中流砥柱。

郭子儀與皇帝是親家,與同僚關係友好,用愛心來對待屬下,郭子儀的七十大壽熱鬧非凡,郭子儀的嫡親有七子八婿,各個在朝為官,前來慶壽,更不要說是旁系親屬了。郭子儀一生子孫眾多,孫子有好幾十,郭子儀端坐在正中,看著自己這麼多的孫子孫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儀家人和奴僕,共計三千多人。後世稱此為「福壽雙考」。

脊肚垛頭「祈求吉慶」博古圖交趾陶。

拜殿架內得四架,前後檐柱再各挑一架,呈四架二柱式捲棚頂作法。大通上二支斗抱做成獅座,上疊四斗直抵雙脊桁,桁下有八字束。捲棚頂結構可直接做成圓脊,若欲做成正脊或三川脊,通常需在八字椽的中央上方再增置一根脊桁,上鋪平椽後再做屋脊。八字椽上方是看不到的稱暗厝。

正殿

神房(神龕)

媽祖的信仰傳入台、澎的時間,沒有確切資料可據,臺灣民間之習俗,由於分祀淵源不同,尚可分「湄洲媽」,「銀同媽」(由福建同安縣一帶分靈而來)、「溫凌媽」(由泉州一帶分靈而來),像膚色有「烏面媽」、「粉面媽之別等稱謂;而隨恭塑神尊不同,復有「鎮殿媽、「老大媽」、「二媽」、「聖二媽」、「三媽」、「聖三媽」、「四媽」、「五媽」、「六媽」之分;若依不同祭祀行業來分,媽祖又有「榙郊媽」、「爺郊媽」、「布郊媽」、「油郊媽」等不同之稱謂,實則是同一尊神之分靈。

千順將軍

左鐘右鼓

日式銅鐘,鑄造者高橋才治郎是京都知名梵鐘技師,生於慶應元年(1865)5月。9歲起開始在佛具店工作,刻苦精勵,至明治15年(1882)已是日本知名佛具商,日本鐘聲堂大梵鐘為其成名作。其鑄造工作製作有銅像、梵鐘、灯籠等寺廟內的金屬供器、為日本全國知名佛具商。 日治時代台灣大型金屬鐘有自京都訂製、或在台灣本土製造的兩種選擇。凡台灣本土製作者,其材質多以鉎鐵為主;至於中、大型銅鐘,則直接向日本訂製,其精細度較台灣鐵鐘高,耗費亦不貲。註:本段文字引自李建緯《臺中市萬和宮金屬鐘研究-試論其所反映的產銷問題》,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通往護龍員光門上有瓶花磚雕

正殿屋架為十三架用六柱,四點金柱之架內得七柱,架內三通五瓜。中脊桁的瓜筒上疊二斗,方形疊斗之斷面上下均同,並不因增高而縮小,這點很特殊。架內龍、虎爿棟架,大通兩側瓜筒看隨分別雕刻著琴座、棋盤、書軸、畫卷,合起來正是「四藝」琴棋書畫。

前內大方

前外大方,龍爿員光雕鑿「鼠咬葡萄」;虎爿員光雕鑿「鼠咬金瓜」。


正殿前簷柱與拜殿後點金柱,以「剳牽樑」連接。龍、虎爿棟架剳牽樑上各有一尊力士扛樑,俗稱「憨番扛大杉」。

通往護龍員光門上磚雕

正殿背立面。水車堵內三組作品,中間戲文應是「湄嶼飛昇」。

「木蘭從軍」。隋朝時候有一個奇女子,姓花名木蘭,是毫城地方東魏村裏的人。在恭帝的時候,突厥國裏的一班人來攻打邊疆,朝廷裏招募了兵丁去抵禦他們,花木蘭的父親照例應當去當兵的,可是因為年紀大了﹐又生著病,不能夠前去,花木蘭的弟弟年紀又太小,並且軟弱得很,花木蘭就扮成男子模樣,代替父親去當兵。過了十二個年頭,歷經了十八次的戰爭,旁人始終不曉得她是女子假扮的。後來得勝回朝,恭帝因為花木蘭有功勞,就叫她做尚書郎的官,但是花木蘭不願接受。回到家裏,脫去軍服以後,木蘭仍舊穿著從前的衣裳,過著以前的生活,並且作了一首戍邊詩,來表明自己的心志。

「昭君出塞」。王昭君 ,名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天子,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 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 昭君到匈奴後,被封為「 寧胡閼氏 」( 閼氏 ,音焉支 ,意思是王后 ),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後牆廊


後殿

後殿主龕奉祀觀世音菩薩、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右龕供奉萬和宮歷代功德主。

主龕上懸掛「心本不二」匾,落款「光緒丙戌仲冬穀旦」、「沐恩張姓弟子重修」。

觀世音菩薩法容。

案桌上八臂觀音菩薩。六臂表示能游於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眾生各種苦惱。

步口廊龍爿神龕內奉祀城隍爺,步口廊虎爿神龕內奉祀土地公。左次間奉祀註生娘娘,右次間供奉萬和宮歷代功德主。

萬和文物館

陳列萬和宮典藏的廟宇傳襲珍品,包括道光年間的鐘、鼎,及雕工細膩的神轎、香爐轎等,成為文物館內主體精神指標常設展示。 

萬和文化大樓4樓萬和文物館開放時間:
周六周日及農曆初一、十五,AM 8:30~12:00 ;PM 1:30~5:00


全文4383字、124張照片。
拍攝日期:2019.03.19、2020.01.23、2020.02.22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維基百科
2.台中萬和宮官網
3.內政部台灣宗教百景網
5.何肇喜建築師事務所/聯成工程顧問《台中市犁頭店萬和宮調查研究與修復規劃》。興興出版1998
6.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
7.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