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屋】丁家大宅:台灣僅存清朝三間店面內套四合院

鹿港丁家之始祖為回族的後裔,於宋、元之際至中國發展。3世祖因避亂而遷居福建晉江。18世祖丁樸實(1763-1843)於道光年間,因經商往來兩岸之間,其四子丁克家定居鹿港菜園,初為雜貨商後創立船頭行在鹿港奠定基業,發達後買下現今中山路的92、94、96號三家店面,為「丁協源」商號

丁克家生有七子,六子丁壽泉(1846-1886),於同治12年(1873)中舉,光緒6年(1880),殿試三甲第48名,授廣東即用知縣,鹿港丁家晉身為官宦之家。然因家事所羈未能赴任,後於彰化白沙書院掌教

光緒19年(1893),原舊厝不敷使用,向王後錦、王後隨購買道光、咸豐年間所建的二間店面。後於光緒年間增建一間店面,並改建原有店屋的中後段,成為內套四合院的建築,日治時期五福街(不見天街)拓寬時,局部改建前方店面,形成三個不同歷史階段的精美建築。

中山路的130、132、134號,稱為「新協源」,舊厝則稱「舊協源」。當時丁壽泉已過世其直系後裔,三房、五房、六房則依分配遷入新購店屋。後來三房搬至清水將其持分賣與六房。

光緒21年(1895),乙未割台!丁家全族遷回晉江陳埭,待台灣抗日事弭,隔年(1896)才陸續返台,但此時新舊協源皆毀。日治時期,「新協源」以讀書致仕,並與鹿港辜家及基隆顏家聯姻,造就再興的局面。民國89年「新協源」登錄為彰化縣縣定古蹟,92-95年修復,開放參觀。

新協源」現被稱為丁家大宅,也稱進士第,是「三坎五落兩過水」之大宅,為台灣僅存清朝三間店面內套四合院店面之後為樓井、中廳、前埕、照廳、中埕、正廳、後尾間。

 

樓井

街屋的第一進,是商家和客人做買賣的地方,為了爭取更多的活動空間,於是向上發展成中央挑空的樓井。將樓層間的地板中央挑空,四周圍以木欄杆,有採光、通風、升降貨物和方便老闆監控等功用,是街屋的建築特色。


中廳

三連棟中廳背立面,中間棟(132號)開有圓窗及八卦窗,門額書「厚德載福」,水車堵有泥塑上彩花鳥及博古圖。兩側(130、134號)則開書卷窗,門額分別書「青松翠竹」、「琴韻書香」。

鷺,水鳥名,翼大尾短,頸、腿長,活動于江湖邊或水田邊。“鷺”與“路”同音,“蓮”與“連”同音。蘆葦之“蘆”與“路”諧音。蘆葦生長常是棵棵連成一片,故諧音“連科”取意。舊時科舉考試,連續考中謂之“連科”。註:一隻鷺稱「一路連科」;兩隻鷺稱「路路連科」

石榴象徵多子;佛手中的「佛」與「福」字音相似;桃又稱壽桃,含長壽之意。故石榴、佛手和桃,常被人們寓意多子、多福、多壽,所以稱「三多圖」

照廳

照廳前有一口水井,三戶共用,現已不使用加蓋。

照廳為接待賓客的正式空間,為大木構架與磚牆承重牆結合的建築,面寬三開間,前步口廊明間內凹,形成雙凹壽,雙凹壽代表有兩層退縮的空間。

凹壽又稱為塌肚、凹肚、塔壽,房屋入口處內縮,成為簷下有步口廊,讓壽樑外顯的作法。依內縮深淺、層次,有大小凹壽及單雙凹壽之分。凹壽一詞目前所知,最早出現於日治大正6年(1917)台北保安宮的石碑中。塌肚及塔壽為客家地區用語,凹肚則為潮汕匠師用語。 

門楣上一方「丁家大宅」匾額,是民國94年重修後掛上去的,為何用「宅」這個字呢?古代的中國是一個特別講究禮制的國家,府、第、宅、家這幾個字用法有其標準,周朝的時候如果在朝中做官,那家裡就可以稱爲府了,到了宋代只有宰相及親王的房子稱爲府,其他官員房子稱爲宅,草根百姓的房子稱爲家。明朝只有藩王才能稱府,官員稱宅,庶人稱家,到了清代只有郡王以上的王,才能稱府,而郡王以下皇族王公貝勒的私家宅邸則稱爲第。

門印圖案木雕鑿線重塗金漆,Otto看不出童子手捧的是什麼東西,故不知圖意。

內凹壽落地罩頂板圖案為「河圖洛書」

相傳古時龍馬出河,伏羲氏取其法而畫八卦,稱為河圖,河圖的形狀為以一至十的圖形構成方陣。夏禹時代神龜出於洛水,禹因此做出《洪範.九疇》,稱為洛書,洛書之形狀則以一晉九的數字作排列,後代人有人以為即是地面之九宮。

《易經》內載:「河出圖、洛出書」,河配龍、洛配龜。台灣畫師所畫的河圖用龍馬馱負(圖上)、而洛書則用神龜馱負(圖下),自水中而出,寓有祥瑞之兆。麒麟常與龍馬混淆,麒麟的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口能吐火,聲音如雷。

外凹壽磚牆承重牆頂堵泥塑上彩,圖案為「四藝」中的書、畫

琴棋書畫,合稱為「四藝」;禮樂射御書數,合稱為「六藝」。 在中國古代,因這些都是能陶冶性情、修身養性的事物,因此成為文人雅士、名門子弟所必須學習的學科,有「才能出眾」意涵。

早在唐朝人張彥遠所編的《法書要錄》,就將「琴棋書畫」並稱。而「四藝」的概念則出現相對較晚;據考證,已知最早將琴棋書畫合稱為「四藝」的書面記載,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所寫的《閒情偶寄》一書。

外凹壽磚牆承重牆頂堵泥塑上彩,圖案為「人生四品」中的忠、孝

「忠孝廉節」據考是文天祥在宋咸淳9年(1273)任湖南提刑、駐兵江永時,為上甘棠人提的辭。這四個字是文天祥對村民的期盼,也是他一生的寫照。現存最早文物為上甘棠村南月坡亭的摩崖石刻,書寫「忠孝廉節」四個大字,額首「大宋忠臣文山公書」,落款為「乾隆二十八年(1763)永明縣正堂黃平王偉士臨」。

忠孝廉節為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美德,在傳統建築中其常見的組合有:孔明夜進出師表(忠)、狄仁傑望雲思親(孝)、楊震卻金(廉)、蘇武牧羊(節)。

孔明夜進出師表:孔明兩次北伐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表明心跡,「前表開導昏庸,後表審量形勢」。孔明終其一生,都為蜀漢的存亡努力,最後應和了他在《出師表》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明忠貞志節非常值得現代人效法。

狄仁傑望雲思親:狄仁傑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不禁流下思親之淚。

外凹壽磚牆承重牆對看牆泥塑上彩,頂堵為「八寶」中的葫蘆及銅錢,身堵為「四愛」中的和靖詠梅、羲之愛鵝。

和靖詠梅:宋朝文人林逋,人稱「和靖先生」,隱居於西湖孤山,終身不仕,未娶妻,以梅為妻、鶴為子,後人稱之「梅妻鶴子」。性恬淡好古,不趨榮利,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其詩大都反映隱居生活,描寫梅花尤其入神,卒後仁宗悼賜謚「和靖先生」。

羲之愛鵝:書聖王羲之,字逸少,王羲之一愛蘭、二愛鵝。愛鵝的故事其來由是他曾給一位山陰道士書寫了《黃庭經》而「籠鵝而歸」,而又拓了「鵝」字而家喻戶曉。

左次間水車堵泥塑圖案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右次間水車堵泥塑圖案,Otto眼拙看不出來。

照廳為穿鬪式屋架,板壁有精彩彩繪,為鹿港郭氏彩繪家族郭友梅的作品,殊為珍貴!

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為台灣三大傳統彩繪家族之一。第一代畫師郭連成原籍中國福建泉州日湖,與同仁完成鹿港龍山寺彩繪工程後,在鹿港定居並開設「錦益號」商行,承攬祠廟民宅新繪、重修彩繪工程,兼營木作家具的髹漆墨畫和貼金裝修、祭壇設計等工作。郭連成之技藝傳承至其子孫,成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彩畫世家。

鹿港郭氏彩繪家族現存最早作品為光緒1-4年(1875-1878)所繪社口林宅大夫第,主畫者為第二代郭友梅,以他主筆的作品還包括潭子摘星山莊、神岡筱雲山莊、大里林大有宅及彰化永靖餘三館、南投草屯敦德堂、東勢潤德堂及梧棲楊瑤卿宅等。

正廳

正廳門楣橫匾:「進士」,光緒庚辰科殿試第三甲第四十八名,欽點即用知縣丁壽泉立。

舊時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小考」。由於童試在古代是基層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

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慶亦會下詔加開,稱為「恩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期在八月,分三場,又稱「秋試」、「秋闈」。各地秀才雲集省城一爭高低,考中之後稱舉人,中了舉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舉人的第一名是「解元」。

再高一級是會試,因由禮部主持在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禮部試」、「春試」、「春闈」、「禮闈」。會試在京師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會試的第一名是「會元」。

會試揭榜後,被錄取的貢生須於下月應殿試。殿試又稱禦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殿試在皇上的金鑾殿舉行,參加考試者是貢生,此考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以後一甲叫進士及第、二甲叫進士出身、三甲叫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連中三元是中國古時候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十七位學霸,其中武科兩位,宋朝最多!

步口廊擺了四頂轎子,有進士轎、新娘轎、媒婆轎、奶媽轎。

正廳以穿鬪式屋架及板壁與次間廂房分隔,屏以立柱分為中、左、右三段,各段各以橫楣分堵。中間奉祀丁家祖先及神明,兩側開有門扇通往後尾間。龍爿隔斷牆板壁尚留有姻親蔡穀仁之詩文聯。

虎爿隔斷牆板壁彩繪局部。

全文3829字、53張照片。
拍攝日期:112.04.29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國家文化資產網
2.李昭蓉《從鹿港丁家 看街屋演變及家族興衰》
3.李昭蓉《鹿港丁家大宅》晨星2010
4.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