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朴子配天宮:全台唯一以媽祖擔任求子主神的廟宇

摘要

A文資別:縣市定古蹟
B創建年代:康熙26年(1687)
C主祀神祇:天上聖母
D平面格局現貌:一埕三落四院五殿
E已知曾參與興築或修復匠師:
1.大木作:吳海桐、陳應彬對場作(1912)
2.鑿花:李煥美(50年代)
3.石雕:蔣稍(1915),謝毓鴻、石地發、邱萬益、賴士原、劉俊明、謝宗勳(2013火災後)
4.泥塑剪黏交趾陶:葉王(1865)、廖伍(1912),洪坤福(1915),林萬有,林再興(2008-2010),林金倉、杜牧河(2013火災後)
5.彩繪:蔡草如(舊門神),陳壽彝(2012新門神),吳慶泰、陳平生、王妙舜(2013火災後)
F其他:
1.朴子市被當地暱稱為由媽祖建立的小鎮。
2.「樸仔腳香爐,北港廟壁」同享盛名。
3.全台唯一「請不動」的媽祖。
4.全台唯一由媽祖擔任求子主祀神的媽祖廟。
5.葉王1865年千順將軍泥塑像
6.千順將軍的相貌與穿著和其他媽祖廟不同。
7.全台第一對洗石子龍柱。

壹、朴子配天宮歷史沿革

林馬因篤信媽祖, 康熙21年(1682)從湄洲祖廟恭請媽祖神像回家供奉,當行經牛稠溪(今朴子溪)畔時,於一棵千年樸樹下休息,欲啟程時發現媽祖重如泰山,經請示媽祖後,媽祖表示欲永駐此地,這也正是朴子早期地名樸仔腳的由來(日治大正9年改名朴子)。清康熙26年(1687)建廟後,宮名為「樸樹宮」,媽祖廟後形成頗具規模的聚落,便是有名的樸仔腳街。

乾隆54年(1789),擴建正殿及拜殿,奉諭旨敕賜「配天宮」,另一說法是同治4年(1865)重修正殿增建兩配殿加祀文昌祠、福德祠,工程落成時,廟方董事將廟名取意「配享千秋馨香、功參天地造化」而更名。

日治大正4年(1915),第四次修建。民國36-41年重修三川殿並增建鐘鼓樓。民國101年在歷經四年斥資億元整修後,於11月15日舉行安座大典。102年3月26日凌晨發生火警,正殿樑柱嚴重燒毀,但包括鎮殿媽、開基媽、大媽、二媽、三媽、如意媽等神尊只被濃煙熏黑,經擦拭後大多仍完好,但大火波及三川門、龍虎門,後殿與兩側配殿則無恙。歷經四年多斥資6千多萬整修,106年9月22日凌晨一點進行入火安座大典。


貳、朴子配天宮建築暨裝飾藝術

朴子配天宮平面格局是一埕、三落、四院、五殿,三落依次是三川門、正殿和觀音殿。廟埕右側設金爐、三川門兩邊設翼門、正殿兩邊過水廊上設置鐘樓鼓樓、觀音殿兩旁築左右配殿、最左右側是廂房作為辦公室等空間,並形成側庭(又稱日月井或龍虎池)。

一、三川門

1.剪黏交趾陶

朴子配天宮現所看到的剪粘交趾陶大多為林再興2008-2010年作品。林再興(1929-2010),19歲時跟隨姑丈石連池學藝。民國40年開始奔波全省各地,參與很多廟宇的整建翻修工程,修遍全省兩百餘座廟宇。民國87年榮膺教育部第二屆交趾陶項目的「重要民族藝師」

102年朴子配天宮大火,廟方聘請林金倉復原其父林再興生前作品。林金倉(1959-),自幼耳濡目染跟著父親南北奔波,國中畢業時拜父親為師,做了一年學徒,民國80年退伍後正式投入交阯陶製作,也成了三兄弟之中傳承父親手藝者。林金倉現居屏東龍泉社區,在住家成立「再興陶藝工坊」,並任教於高雄大學民族藝術系,授課內容以交趾為主,林金倉的交趾陶作品以保持傳統風格為主;而其夫人潘秀惠則走現代化創新陶藝路線。另,林金倉長兄林金盛在台北新店主持「臺灣交趾藝術文教基金會」,從事交趾陶文教工作。

三川門為三川脊,脊身分為三段,明間較高,左右次間略低,形成中高旁低之屋脊,出現四個燕尾,外觀更為華麗。三川殿外兩側人造花樹為朴子配天宮牡丹紅白花求子意象表現。

三川門中脊作西施脊,正脊上為「財子壽」三星,西施窗剪黏為麒麟+虎豹獅象「四祥獸」。脊肚則是「八仙賀壽」。左次間脊肚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42回 ‧ 張飛大鬧長坂橋;右次間脊肚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50回 ‧ 華榮道放曹。明間龍爿規帶牌頭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41回 ‧ 趙子龍單騎救主;虎爿規帶牌頭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59回 ‧ 許諸裸衣鬥斗馬超。左次間規帶牌頭戲文應出自《三國演義》第46回 ‧ 周瑜打黃蓋;右次間規帶牌頭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54回 ‧ 甘露寺

《三國演義》第42回 ‧ 張飛大鬧長坂橋
曹操進攻劉備,劉備敗走。張飛叫二十餘騎兵在馬尾上拴帶樹枝,往來奔跑,衝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張飛怒目橫矛,立馬橋上,張飛第一次大喝,曹軍盡皆股慄;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膽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將夏候傑肝膽碎裂,倒撞馬下,幾十萬大軍敗退而去。

《三國演義》第50回 ‧ 華榮道放曹
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佈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三國演義》第41回 ‧ 趙子龍單騎救主
新野一戰,劉備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攜百姓渡江,被殺得首尾不能相顧,妻離子散。趙雲受命保護劉備妻兒,但混亂中走失糜夫人母子,趙子龍急集合三十騎,殺入曹軍陣營救出甘夫人,再殺入曹營,糜夫人投井自殺,趙雲懷揣幼主大戰長坂坡,七進七出,砍旗砍將,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人,終於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三國演義》第59回 ‧ 許諸裸衣鬥斗馬超
曹軍中皆稱許褚為虎侯,許褚曰:某來日必擒馬超。操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斗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

《三國演義》第46回 ‧ 周瑜打黃蓋
周瑜命黃蓋詐降曹操,為取信於操,特在魏間諜面前責打黃蓋,實為串通作戲,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三國演義》第54回 ‧ 甘露寺
赤壁大戰後,劉備借東吳的荆州不還,周瑜向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爲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趁機扣爲人質,以討還荆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甘露寺招親,弄假成真,劉備得了便宜賣乖,孫權是啞巴吃黄連,二人心照不宣。

墀頭下檐牆身堵,武將手持旗、球與戟、罄牌,寓意「祈求吉慶」。旗球戟磬原為古代的樂器與武器(旗為識別旗、球為玉器、戟為兵器、磬則是樂器),古代的匠師巧妙的取其諧音運用在傳統建築中,轉變為「祈求吉慶」,不僅諧音「祈求吉慶」深富意義,也代表著祈福納祥的願望,成為寺廟建築中相當重要的裝飾典故。

2.大木作

日治大正4年(1915),朴子配天宮第四次修建。三川門大木作採對場作,龍爿是吳海桐、虎爿是陳應彬。

對場作分法有兩種,一種為前後分法的前後對場,分為前殿組與後殿組同時進行;第二為以中軸線將建築分成左右兩邊的左右對場,一組一邊同時進行,比賽技術也比賽巧思。形成對場作的原因,一種情形是築建團隊人力或時間不足,單一團隊無法獨力完成工程,只好由兩組不同的築建團隊共同建造。而競爭性的對場作做法,常是左右對場的形式


吳海桐(1867-1938),台北新莊人,師承潮州派名師曾元珍,曾氏在光緒年間修建新莊三山國王廟,吳海桐習得其藝,曾氏以其女妻之。海桐技法精湛,人尊為「海桐師」,與陳應彬「彬司」齊名,並時常與其拚對場。他的斗栱特色介於漳派與溪底派之間,擅長重簷歇山大殿結構。

陳應彬(1864-1944),新北中和人,祖籍福建漳州南靖,先祖於乾隆年間渡海來台,父執輩多為木匠,十二歲時拜師學藝,接受許多唐山匠師的薰陶,吸收其長處加以結合,成為自己的建築風格,是台灣本土知名大木匠。日治明治41年(1908),時年44歲,受邀參與北港朝天宮改建,1912年朝天宮竣工後,其聲名大噪,成為北部漳派首席大匠師,全台各地媽祖廟紛紛邀請他前往修築。

陳應彬與新莊吳海桐齊名;與溪底派王益順有「北彬司南益順」美譽。時稱「泉派重節路(尺度比例關係規劃思維的核心),漳派重栱路」,漳派的木棟架粗壯有力,斗栱細部雕飾較多,而陳應彬特擅長螭虎造形的拱。

以下照片呈現方式:(1)若是上下對照,則上圖是龍爿吳海桐班底作品,下圖是虎爿陳應彬班底作品。(2)若是左右對照,則左圖是龍爿吳海桐班底作品,右圖是虎爿陳應彬班底作品。您可以慢慢比較其差異。

外寮處,通屐、員光屐、吊筒。

明間龍柱間壽樑下托木

正路棟架

四路棟架

後點金柱間大楣下托木,龍爿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28回 ‧ 古城會;虎爿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95回 ‧ 空城計

《三國演義》第28回 ‧ 古城會
關羽保嫂過五關,來到古城與張飛相遇,張飛誤認關羽投曹後來騙他投降,一見面就要決一死戰,後關公斬操將蔡陽才解開了張飛的疑慮,終於與張飛、劉備相會。

《三國演義》第95回 ‧ 空城計
諸葛亮遣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之言,堅持在山頂下寨,導致蜀軍的慘敗。奪得街亭後,司馬懿親率大軍直逼西城。城內的諸葛亮身邊僅有一班文官及士兵二千餘人,別無大將。諸葛亮臨危不懼,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在城樓上憑欄而坐,點燃香,安然自得彈起琴來。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會冒險,因此疑有伏兵,便急令撤兵。諸葛亮料定司馬懿還會來,就連夜退守漢中。

明間架內二通三瓜

正路棟架

通樑瓜筒造型

頭巾、束木、束隨、皎瓣

二通下通隨

大通下托木

左右次間看架斗栱

後大方通樑上獅座

四路棟架

3、石雕

台灣廟宇石雕深受中國福建惠安崇武體系的影響,在日治時期惠安崇武石匠大量來台,其中以來自惠安崇武峰前村的蔣氏石匠一族最具代表性,他們的石雕作品遍布台灣各地,對台灣廟宇石雕各方面的影響也最為深遠。

蔣梢(1860-?),惠安峰前村人,父親蔣成和。蔣梢在豐原開設「蔣泉和石店」,承攬台中一帶石雕工程。主要作品有豐原慈濟宮(1917-1925)、中港慈裕宮(1919與辛阿救對場)等。陳仕賢著《惠馨傳藝: 惠安石雕在臺匠師與匠藝》書中所提依風格研判,蔣梢參與廟宇修繕或改築石雕工程還有台北陳德星堂(1914)、龜山壽山巖(1915)、朴子配天宮(1915)、彰化南瑤宮(1913-1936)、劍潭古寺(1923)、台中樂成宮(1924)、台中城隍廟(1924)、台中元保宮(1924)。

三川門秀面石雕,頂垛為人物雕刻,身垛為內枝外葉雕法的透雕人物石雕窗,裙垛為麒麟,下方有櫃台角。透雕人物石雕窗主題為四聘:堯聘舜、商湯聘伊尹、文王聘太公、劉備聘諸葛亮。

步口廊對看牆

對看牆內側石雕常見的佈局,龍虎堵一般是放在身堵,但在朴子配天宮則是放在頂堵。身堵則為春牡丹、夏荷、秋菊與冬梅四季花卉。

對看牆內側龍爿裙堵,Otto無法辨其意。虎爿裙堵鹿+壽桃+喜鵲圖案中少了蝙蝠,不能稱福祿壽喜「四喜齊來」,但構圖中有捅著蜂窩的猴子寓意「封侯」

對看牆外側龍爿裙堵,錦雞+馬+梔子花,綬帶鳥又名錦雞。〝錦〞與〝金〞諧音。漢代的金馬門,是學士待詔的地方,也稱「金門」;玉堂殿,供侍詔學士議事的地方。舊指翰林院或翰林學士。梔子又名玉堂春,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漢代的金馬門與玉堂殿。後世用以指翰林院,引申為顯赫的高位,稱「金馬玉堂」。虎爿裙堵老鷹+雄獅+山茶+錦雞,取老鷹的「英」、雄獅的「雄」,茶花的「茶」閩南語近音「奪」,和錦雞的「錦」之音義,統合為「英雄奪錦」

4.彩繪

朴子配天宮原有的蔡草如三幅門神彩繪已收藏,並列入文化部審定的一般古物。而新的門神是陳壽彝所繪,陳壽彝畫作結束,未久仙逝。

陳壽彝(1934-2012),台南人,傳統彩繪藝術家,本名金鐘,又號比南齋主,在大天后宮住家開設工作室,與表兄蔡草如皆師承自其父親陳玉峰。1980年代淡出廟宇彩繪界後致力創作,曾獲得第四十屆全省美獎第一名。83年獲民族藝術彩繪薪傳獎,84年擔任全省美展評審委員。99年與101年先後被公告為「傳統藝術」、「重要傳統藝術」的保存者。陳壽彝與父親陳玉峰同時列名台南市藝文類歷史名人,父子故居在96年由台南市文化局正式掛上紀念牌。

二、正殿

早年諺語「樸仔腳香爐,北港廟壁」,即指朴子配天宮的香爐大耳,與北港朝天宮的廟壁同享盛名。諺語中的樸仔腳香爐就是內埕這座香爐,是配天宮珍貴文物。源於民國初年在六腳鄉蒜頭製糖工場內,傳有妖魔作怪,機械時常故障或工人受傷,眾多居民傷病。主事者紛至朴子配天宮懇祈媽祖治妖除魔;三媽大顯神威,就將黑狗精(骨頭)取出放進油鍋,無形中病傷根除,工場終平安無事。為感念媽祖顯化佑民,民國10年在村內興建「副配天宮」。並在國11年,鑄造大耳香爐一座及大燭台一對,呈獻神殿前,感謝媽祖之庇佑,該香爐上面鐫刻太陽旗與旭日旗,反映當時的時空背景。

脊上「雙龍護塔」剪黏。脊肚戲文出自《天妃顯聖錄》湄嶼飛昇。龍爿規帶排頭戲文出自《天妃顯聖錄》窺井得符,虎爿規帶排頭戲文出自《天妃顯聖錄》聖泉救度

《天妃顯聖錄》湄嶼飛昇
宋太宗雍熙4年(987),媽祖28歲。九九重陽秋高氣爽,湄洲山上金菊盛開,海風輕拂潮音盈耳。媽祖緩步登上湄峰,這時從天空飄來一朵巨大彩雲,傳來陣陣輕妙鼓樂笛聲,頃刻湄峰香霧繚繞,媽祖端立彩雲上冉冉升空,此時島上漁民百姓望見萬里晴空有片艷麗繽紛彩雲騰空而上,又隱約聞見悅耳的絲管仙樂之聲,雲中許多金童玉女握旌旗、頂彩傘若隱若現簇擁著媽祖昇天了。

《天妃顯聖錄》窺井得符
相傳媽祖16歲的時候,有一次與一群女伴出去遊玩,當她對著井水照妝時,一位後面跟著一班神仙的神人捧著一雙銅符擁井而上把銅符授給她,一起玩得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則接受銅符,並不懷疑。媽祖接受銅符後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以至她常能神遊騰雲渡海救急救難,人們稱她是"神姑","龍女"。

《天妃顯聖錄》聖泉救度
傳說宋紹興25年(1155),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藥可治,媽祖托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群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消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民國102年火災後,廟方委託永匠工程行進行正殿龍柱仿作工程,邀請國內6位匠師現場進行仿作高8尺、寬2尺、厚2尺的觀音石龍柱,這次遴選的匠師包括司阜頭謝毓鴻、頭手石地發、晟手邱萬益、晟手賴士原、半退休的劉俊明、打石片的謝宗勳等6名匠師。

正殿內虎壁前神駕與馬童將軍是周雪峰作品。周雪峰(1897-1973),本名圭元,字啟元,號雪峰。自幼父母雙亡,公學校三年級即輟學,放牛時喜愛和玩伴捏塑泥偶玩耍。及長,拜朴子藝師陳文通為師,學習廟宇彩繪、雕塑、書法等傳統技藝,學成後自行創業,開設「朴子西園軒書畫表具店」。周氏廟宇作品除朴子天公壇外,具代表性者,尚有配天宮媽祖神駕與馬童將軍、東石鄉富安宮的日本巡查義愛公等雕塑作品。

神龕內鎮殿媽,鎮殿媽前方由左至右:開基大聖母、開基聖母、開基四聖母。配天宮將原生在地的朴子樹幹為骨架,再用泥塑的方式堆塑而成鎮殿神像,由於樸樹的樹根仍盤結在地下,因此成為全台唯一「請不動」的媽祖。

神龕前千里眼、順風耳塑像,是清同治4年(1865),配天宮第三次整修聘請葉王施作時,葉王所雕造,是少見的大型泥塑作品。

葉王被稱為是台灣交趾陶的開山始祖,後世譽為「台灣交趾第一人」。葉王本名麟趾,字「王」、號「和雲及獅」,因技藝精湛而獲「師」之稱號,美名為「王師」,世遂稱為「葉王」。葉王的技藝師承其父葉清嶽的閩系泉州派技法,並融入粵系匠師的技藝。葉王是否有傳人,至今仍不可考。

配天宮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的相貌與穿著和其他媽祖廟不同。
(1)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戴官帽與穿官袍。
(2)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的衣袍互換,所以紅色臉的千里眼將軍穿綠色衣袍,藍色臉的順風耳將軍穿紅色衣袍。
(3)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的兵器互換,所以千里眼將軍手執斧,順風耳將軍手執方天劃戟。
(4)千里眼將軍穿著鞋子露出一隻大拇趾,代表當朝一品(一步登天)。順風耳將軍穿著鞋子露出五隻腳趾,代表五子登科,保佑來拜拜的信徒功成名就。

配天宮虎爺尊稱為山軍尊神,早期因瘴癘瘟疫流行時,衛生習慣及常識不足,群醫束手無策,且又無能力去改變環境,所以使得百姓們疾病纏身,當時配天宮虎爺借乩降藥,告訴百姓將祂的前腳腿取下,將虎爺的前腳腿拿去當成藥引,來給病痛纏身的百姓們服用,後來大家喝了藥以後,漸漸的病痛都痊癒,但因早期虎爺的供奉位置都在神桌之下,反而較不為人知。百姓們為了感念祂愛民救民的精神,向上蒼祈求讓原先在神桌下的虎爺,能夠供奉於神桌上,讓更多黎民百姓能夠參拜。

在早期配天宮媽祖有拿手轎幫人辦事時,某年春節御賜燈花展覽期間,有位信徒向媽祖祈求能夠有子嗣,當時手轎就指向旁邊的白色牡丹花樹,辦事人員就對此信徒說媽祖聖諭「要賜你白花(男丁)」若真的如願要將此兒子做媽祖的誼子,故當下便在白牡丹花樹折一朵白牡丹花回家,放置在夫妻床頭,不久後真的懷孕且生下白白胖胖的壯丁,後來樸仔腳子民也都因媽祖神助,如願求得子嗣,久而久之,樸仔媽有賜子嗣神力的消息便傳開來,這就是早期樸仔媽賜子嗣的由來。

因為當初神職人員現已作古,故當時廟方人員便請示媽祖聖諭,若有善男信女欲求子嗣該如何協助,媽祖聖諭「神房前虔誠恭敬連續擲三個聖筊」,因此才演變成現今擲筊方式求花。配天宮的牡丹花分為紅、白兩種顏色,相傳求白花可得男、求紅花可得女。

求花流程:
誠心向媽祖稟報,稟告完後15分鐘再由丈夫向媽祖擲筊杯依序詢問是否有白花或紅花。若白花或紅花都無連三個聖杯,則由妻子擲茭請示是否有白花或紅花。若妻子擲筊亦無擲出三個聖杯,則請先向媽祖許願後再次由丈夫擲筊。

供養方式及注意事項:
1. 將花連同紙盒放置床頭或梳妝台,須放置在夫妻皆可看見的位置,避免有物品遮蔽。
2. 若有灰塵,由妻子以濕紙巾擦拭。
3. 若有孕即返回配天宮報喜,並上香秉謝如願並祈求母子平安,超過6個月未懷孕可返回配天宮求籤詢問,並將之前所請的紅(白)花帶回廟中過爐。
4. 如願懷孕後回配天宮秉謝,將花移出房間過火(少許金紙),放置客廳留念或火化。

註:以上僅供參考,請依廟方服務人員解說為準。

日治大正9年(1920),配天宮組團前往湄洲謁祖進香,攜回祖廟贈送的一棵四季蘭,僅有一支食箸高,種植在後殿中庭。該棵四季蘭與由樸仔樹幹為骨架彫刻而成的鎮殿媽,僅一層磚壁之隔,被信徒認為此樹也染有鎮殿媽祖的靈力。據傳,凡是身體病痛, 只要誠心來此磨樹,病痛將可以減輕,其葉子亦可以泡茶。四季蘭被喻為「靈樹」,但屬於心靈療法 ,心誠則靈。

民國106年,四季蘭生病,廟方請樹醫展開搶救老樹大作戰,經半年多觀察,春天未吐新芽,樹木專家判定枯死。廟方擲茭杯請示移植信眾捐贈2棵新樹替代。廟方將因病枯死四季蘭樹身製作成媽祖神像,媽祖頭上佩戴的「平天冠」為葉永析紙雕作品

三、後殿

後殿前檐柱為全台第一對洗石子龍柱。原本專家以為泥塑要到70年代才出現,可是配天宮後殿龍柱,修建於戊子年,也就是民國37年,把泥塑時間推向更前。而且一般泥塑是灰泥所塑,後殿這對是洗石子的作品,柱身還可以看到洗石子部份,這是日治時引進台灣的新工法。

後殿主祀觀音菩薩,配祀城隍爺、註生娘娘,左右兩側列奉十八羅漢。

四、龍虎門

仿木結構,屋頂為「假四垂」樣式。

龍門脊肚戲文出自《薛丁山征西》第29回 ‧ 薛丁山戰樊梨花;虎門脊肚戲文出自《狄青演義》第19回 ‧ 狄青腰斬黃天化。

《狄青演義》第19回 ‧ 狄青腰斬黃天化
狄青與狄太后姑姪相認後,受其庇蔭進入皇宮卻招來國丈龐洪、孫秀一班人的妒忌,處心積慮的排擠他。狄青自知未立功勳而受官職無法服眾,因此向宋仁宗稟奏願與朝中將領比試,強於三品者受三品職,勝過一品官者即受一品職。龐洪見機不可失,便囑咐九門提督王天化上彩山殿參加御前比試。王天化本是龐洪的心腹門生,亦知國丈心中盤算,因此對戰狄青毫不留情,最後狄青還是憑藉著過人的武藝,斬殺了心懷不軌的王天化,受封一品武將。狄青對刀又稱狄青比武或稱狄青腰斬黃天化。

龍虎門四條規帶排頭戲文,出自《二十四孝》裡的「棄官尋母」與「打虎救父」,「戲彩娛親」與「拾桑供母」。

棄官尋母 - 宋朝朱壽昌
宋。朱壽昌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復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謂不尋見母。誓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

打虎救父 - 晉朝楊香
晉。楊香年十四。常隨父豐往田間獲粟。父為虎曳去。時楊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搤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於害。

戲彩娛親 - 春秋老萊子
周朝之老萊子,天性至為孝順,奉養雙親,盡擇極甚甘甜爽脆之食品。 自己雖行年七十,但從不自稱年老,且時常穿着五彩斑爛之衣服,在雙親之側扮裝嬰兒之遊戲,又常挑水至雙親堂上,故意跌臥地上,學出嬰兒啼哭之聲,以娛雙親。

拾桑供母 - 漢朝蔡順
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隻與之。

五、配殿

同治4年(1865),重修正殿增建兩配殿。左配殿主祀五文昌帝君暨至聖先師神位。右配殿主祀福德正神。

在左配殿左前方樓梯旁,有朴子配天宮珍藏的金筊杯,據配天宮官網所述是清朝康熙皇帝參拜媽祖啟問國事的御用信物,早期樸仔腳先人前往湄洲祖廟晉香時所獲贈。

全文8275字、90張照片。
拍攝日期:2019.10.26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3.榮民文化網
4.嘉義縣定古蹟「朴子配天宮」正殿龍柱仿作開放預約參觀
5.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
6.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