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之入墾南投市,據方志及族譜資料所載,相傳雍正3年(1853),漳州平和縣張姓及南靖縣簡姓移民,從彰化地方抵此,向南投社平埔族Savava社典買荒埔,先墾成萬丹地方,後再有林、吳、蕭姓移民來墾。
張姓在南投市有三大派下組織:(1)琯溪派下或稱小溪派,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琯溪鎮,(2)南坑派下來自南靖縣南坑,(3)大宗派下則來自大陸各地包括小溪南坑。
傳說黃帝五子張揮為張姓始祖,傳八十世至張良,封留侯,居河南陳留縣,其孫張典,文帝時任清河太守,卜居清河仁里鄉節孝坊,此後張氏遂以清河為堂號,唐初河南張柏紀入閩開漳,南宋張鐵崖落籍琯溪山(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小溪鎮),乃琯溪張氏一世祖。琯山張鐵崖派下,渡海來台者有14代張永璉、張永歸、張亦善等,其中張永璉於乾隆元年(1736)來台,其派下子孫在南投最為興旺,為渡台始祖。
張永璉裔孫於清道光29年(1849),先後成立祭祀公業張琯溪公、祭祀公業張五顯公,光緒6年(1880)首建宗祠,日治明治44年(1911)毀於風災,遷建於現址,大正元年(1912)竣工;昭和9年(1934)重修。
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因年久且靠近斷層線幾近全毀,僅剩門廳搖搖欲墬,經張俊宏爭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重建,擴充後廳堂及其左右廂房,民國91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公告為歷史建築,民國97年竣工。
琯溪宗祠為磚木造兩進四合院格局,前有半月池。門廳、正廳與護龍間分別以過水門、過水廊相連接。建築物於昭和年間重修過,護龍尾間外觀以日治時期流行的洗石子裝飾。
一、門廳
次間燕尾脊上鰲魚一對,鰲魚形似龍、好吞火、好風雨,背負蓬萊之山在海中,故常立於尾脊,意味著藉由蛟龍翻動浪濤以鎮壓火災之意。
三關六扇門,兩側格扇「頂堵」博古圖鑿花、「格心」萬字不斷紋、「虎口堵」硬團螭虎。前檐柱為洗石子梭柱。楹聯題曰:「清廟肅烝嘗詒謀燕翼」、「河洲誇秀麗肇啟鴻圖」,點出郡望堂號為「清河」。註:《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正路員光為硬團螭虎。線條彎曲柔和稱為「軟團」,直線直角轉彎稱為「硬團」。
步口廊對看堵「蒼龍教子」、「二虎遊林」交趾陶。
中央「架內」原應是「二通三瓜」的五架樑金瓜疊斗,但此處為了增大「架前」步口的空間,所以將前點金柱向「架內」縮減了一架,變成大通、二通直接榫卯前金柱上的特殊作法,這叫「移柱法」。移動過後的金柱同時也替代了大通上的前瓜筒和疊斗之功能,有利於「外稟格扇」的排樓面固定在柱身上,此時的金柱也就成了「牌樓格扇」的對柱。
二、牆廊
左鐘右鼓。
三、正堂
步口廊兩側員光門,門額分別寫著「孝悌」、「忠信」。「剪刀尺鏡符」又稱為「鏡符」。鏡符的形式為一張長方形的紙、下有兩個三角形垂下,下方各有一道該方位象徵所屬的六獸令符、五營令符,有的廟會置六獸令符於鏡符的左下方。
鏡符依其東南西北方位不同,而在形式上有所區別,依次序為青底紅邊、紅底黃邊、白底黑邊、黑底青邊、黃底白邊。各方位所貼的鏡符除了顏色有所區分之外,其中的內容是相同的:有三種器物形狀的剪紙貼於符內,從右到左分別是尺、剪刀、花瓶鏡子,藉由器物的諧音、象形,象徵著「一家平靜」之義。位於四方的鏡符,剪刀剪口向上,代表天羅;位於中央、貼於正殿正門的鏡符,剪刀剪口向下,代表地網。
鏡符使用的時機為宮廟重建時,依一定的儀式程序貼於正殿四個角落與正門上方,其意義在於宮廟宇宙空間秩序重建之時,對於神所在的神聖空間,依據五方五色、配合上置器物的諧音、象形,賦予空間神聖化,布下天羅地網,讓鬼魅無法進入到宮廟之內。
正堂內神龕。花罩雕「雙鳳朝牡丹」;兩側頂堵為博古圖鑿花、格心為麒麟、鳳凰、牡丹組成的「三王圖」、餘塞板雕瓶花、虎口堵雕畫滿塘金魚,寓意「金玉滿堂」。
宗祠供奉神主有,開漳琯山初世祖鐵崖公諉小一郞、祖妣池氏謚肇徵,二世祖考號光裕張公、祖妣王氏謚慈祥等神位,琯溪公設立者一百零二人長旌祿位,又祀漢代初世祖張良之神位即大宗主神。
四、護龍
過水門門額書「左昭」、「右穆」。昭穆制度是指宗廟制度之一,指宗廟、墓地或神主的輩次排列。
廟制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分親疏貴賤。延伸到民間,祠堂神主牌的擺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古人在室內座次以東向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東向;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始祖的左方,朝南,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朝北,稱穆。簡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廟、墳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為昭,右為穆,故亦稱左昭右穆制。
之所以以「昭穆」來命名,可能是因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陽而明亮,故稱昭,昭有明義;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稱穆,穆有冥義。在這裡,昭穆僅僅是左右的代稱而已。另外,春秋時期的昭穆還有尊卑的含義。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為尊,北向為卑,都有這種意味。
左右護龍山頭「琯」、「溪」二字,山頭下有塑有梅花圖騰,女兒牆上柱頭有毛莨葉(Acanthus)裝飾,立面以洗石子做出橫帶(Band)。
之所以以「昭穆」來命名,可能是因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陽而明亮,故稱昭,昭有明義;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稱穆,穆有冥義。在這裡,昭穆僅僅是左右的代稱而已。另外,春秋時期的昭穆還有尊卑的含義。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為尊,北向為卑,都有這種意味。
左右護龍山頭「琯」、「溪」二字,山頭下有塑有梅花圖騰,女兒牆上柱頭有毛莨葉(Acanthus)裝飾,立面以洗石子做出橫帶(Band)。
五、後堂
日治時期,琯溪宗祠為四合院格式,並無祭祀五顯公的後堂,後堂為九二一大地震後,爭取公部門補助重建時,擴建後堂及其左右廂房,平面布局變成四合院後面再一個三合院。
關於供奉五顯公之緣起,據老一輩口述,有張氏大恩人,救過張家的命,因感恩而供奉;一說五位神祇名五福大帝,傳說此五人赴京趕考途中,夢境得悉福州居民逆天不義,玉帝下旨瘟神以毒下井,逞罰福州居民,五人遂繫遺書捨身投井示警救人,福州居民感念五人義舉,上報朝廷受封五顯公,掌瘟疫之事一說。上述傳說雖乏年代考證史料,惟仍沿襲祭祀典制,藉以教化張家族人。
全文2589字、43張照片。
拍攝日期:2020/02/08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2.其他
在社群媒體上追蹤ott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