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即文昌武烈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文昌帝君是蜀王張育、梓潼神亞子與文昌星君等三個神靈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蜀王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梓潼神為文昌星轉世,三神合併,故稱其「張亞子」,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與大魁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合稱為「五文昌」。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
壹、四張犁文昌廟歷史沿革
「犁頭店街」是台中市最早形成的市街,昔日為打製犁頭等農具店舖聚集地,當時從半線到葫蘆墩有一古道,犁頭店為彰化城北門外的第一大站,商業繁榮自然不在話下,在交通要道的另一端,也形成一個商業聚落,那就是「四張犁街」,古道兩端今南屯、北屯各矗立一座文昌廟。
南屯的文昌公廟,位於「犁頭店街」萬和宮媽祖廟正後方,清嘉慶2年(1797),由歲貢生曾玉音等捐建,現為台中市歷史建築。北屯的文昌廟位於「四張犁街」東南方,清同治2年(1863),由「文蔚社」和「文炳社」鳩資合建,現為台中市市定古蹟。
「文蔚社」為四張犁地區儒者曾某為提倡當地文風,募集會員成立於清嘉慶3年(1798);「文炳社」則是清嘉慶5年(1800),當地儒者黃正中、林宗衡等人在現今廟地附近開設書房,教授漢學之「學會」組織。後來二社取得共識,各自募集社員,籌聚資金,清同治2-10年(1863-1871),於現址建廟,奉祀文昌帝君為主神,同時開辦社學,教育當地鄉民。
日治明治37年(1904),北屯文昌廟內龍虎爿護龍曾經無償提供給日本政府作為四張犁公學校(即今北屯國小)分校之用,左右齋舍則作為教師宿舍。昭和10年(1935)因文蔚社經營不善,宣告解散,改由文炳社獨立負責文昌廟內一切事務,現所有歸屬「財團法人臺中市四張犁文昌廟」。
民國74年內政部指定北屯文昌廟為三級古蹟,民國85-87年台中市政府耗資3400萬元進行修護工程,因受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影響,又整修過三川門。
貳、四張犁文昌廟平面格局
北屯文昌廟為二進雙護龍,中軸線對稱配置格局,建築空間由入門起依序為外門樓、三川門、小門樓、拜殿、正殿、護龍及左右齋舍等。北屯文昌廟雖經多次修復,大多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和型式。尤其是原始建廟的空間的環抱觀。三川門左、右緊挨山牆的小門樓,為台中文昌廟建築特色。
Otto從去年四月起,一連造訪北屯文昌廟九次,欲拍照記錄,都遇到廟埕搭設棚架,鎩羽而歸。這次前往又看到搭設棚架,鼓起勇氣進到辦公室,很禮貌地請教廟方何時有沒搭設棚架的空檔時間。辦公室人員回說「阮甲武廟不一樣,阮是文的,棚架沒在拆的」,Otto進一步發問「整年都不拆嗎」,得到的答案是「冬尾會拆」。可是Otto去年12月也有來,只拆帆布,看來想拍沒有礙眼棚架的照片很難!所以只能拍攝記錄其建築裝飾藝術,廟宇空間的環抱觀 - 放棄!
叁、四張犁文昌廟建築裝飾藝術
一、三川門
三川門為大木構架與磚牆承重牆結合的系統。正脊為三川脊,明間較高,次間較低,以燕尾收頭。明間秀面上半部為透雕窗;下半部為石作;次間採落地罩作法。中門彩繪秦叔寶和尉遲恭門神,秦尉門神未佩弓箭有別傳統畫法。
1、木雕
步口通樑上獅座上疊兩斗承接桁條,束隨看隨雕鑿花鳥、員光為老叟童子人物構圖,Otto看不出其戲文,竹溪六逸、竹林七賢、飲中八仙、香山九老﹍﹍都不是,可能是刻劃稷下學宮生活百態吧。
中門楹聯,上聯「文星照耀英才濟濟人間寶」,下聯「昌盛光華俊士彬彬世上珍」。上下聯裡,用"藏頭"的方式嵌入"文昌"二字,呼應門楣上「文昌宮」廟名匾。
中門龍爿頂堵「金馬玉堂」透雕,錦雞+馬+玉堂花寓意「顯赫的高位」;虎爿「鹿宴同春」透雕,鹿+燕子+薔薇+太陽寓意「進士及第」。身堵為「螭虎團爐」,四隻螭虎環繞,中有蝙蝠倒懸磬牌以表「福慶」。餘塞板為花瓶內插蓮花、菊花。蓮花表出污泥而不染;菊花表為君子,希望後代能夠見賢思齊。
2、石雕
中門兩側裙堵以泉州白石淺浮雕鶴與鹿,龍爿以鶴+梅花組成「鶴壽圖」,寓意「壽比仙鶴,青春常在」。虎爿以鹿+竹子組成「竹下鹿鳴」。竹、鹿音寓「得祿」晉爵。
石鼓為清代中期的作品,石鼓兩側均呈捲螺狀,正立面有「垂巾」雕飾,石鼓外堵刻有螭虎紋,為側身螭虎全形,在框型裡以兩個背向C為結構,以中心線為線對稱圖案,兩隻螭虎對望。
龍爿石鼓內堵刻有鷹+熊寓意「英雄」;虎爿內堵刻有錦雞、茶花,寓意「錦上添花」。
龍爿石鼓垂巾下刻有「龍馬負河圖」;虎爿則刻「神龜馱洛書」。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傳聖王如有德政,上天會授予河圖洛書,象徵天子為天命所歸,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權威。
兩漢時的文士,認為河圖洛書即是伏羲八卦與洪範九疇,而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的傳說。
馬櫃台。
螭虎吞腳。
左次間柱礎。
右次間柱礎。正立面雕有「金馬玉堂」,側立面雕有旗、球、戢、磬,寓意「祈求吉慶」。
櫃台腳又稱地牛,早期常雕成矮櫃台型,以作為牆身之收頭,因狀似以前櫃台的下段,故稱為櫃台腳;後期做法之整體形式不變,但多數會將櫃台之「內翻馬蹄」型柱腳部分雕成鯉魚,螭虎吞腳等形式。北屯文昌廟對看牆外側櫃台腳圖案為二隻蝙蝠望向中間螭虎團爐,較少見。
3、交趾陶
交趾陶是一種用陶土塑形,加上各種顏色的釉彩,在低溫窯裡燒成的藝術品,相傳源自於漢朝的綠釉,跟唐三彩也有一些關連,為南方系的多彩陶器,雖然交趾陶的出處難以考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清朝末年時,在中國的南方已有很多廟宇或建築物上裝飾著交趾陶。
交趾陶工藝傳入台灣的時間,大約是在嘉慶年間。嘉慶、道光年間,漳、泉移民械鬥平息,社會經濟日趨穩定,此時人民已有餘裕裝修建築內外,再加上當時中國南方正值白蓮教、苗、海賊反亂,致使更多閩、粵藝師離開家鄉,來台灣討生活,交趾陶工藝便在此時被引進台灣南部,成為建築物身堵、水車堵、墀頭上的裝飾品。
來自福建泉州地區並在台灣確切留下名字的匠師,首推來自晉水的蔡騰迎,清同治5年(1866)蔡氏應豐原三角仔呂宅「筱雲山莊」之聘,前來製作交陶,在筱雲山莊門樓入口牆堵上與第一進的門堵上,蔡氏分別留下年款與署名,這是交趾陶匠師在台灣民宅製作中第一個留下署名的。
在潭子「摘星山莊」,第一進中門牆的「加冠錦上花」交趾陶牆堵上留有兩個印章,上書「一經堂」與「蔡印」。說明交趾陶是來自晉水一經堂的蔡氏所承作;至於承作者是否就是蔡騰迎本人,因缺乏史料,實際情形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交趾陶都是來自晉水的蔡氏家族所承作。
同樣被認為具有蔡氏家族風格者,還包括鹿港龍山寺(清咸豐2-8年,1852-1858年)、台中北屯文昌廟(清同治10年,1871年)、台中神岡社口林大夫第(清光緒元年,1875年)、台中大里樹王林秀才宅第(清光緒14年,1888年)等建築裝飾的交趾陶,雖然都未署名,但因其藝術風格與題材均與筱雲山莊之交趾陶十分相近,學者施翠峰教授與李乾朗教授等人,認為都是出自蔡氏家族或同門師兄弟之手。
對看堵內側身堵:龍爿交趾陶為「麒麟望日」、虎爿為「鸞鳳和鳴」。內側裙堵:龍爿交趾陶為「必得其壽」、虎爿為「爵祿封侯」。
外側身堵為博古圖;裙堵為螭虎團爐,水車堵為人物戲文。龍虎爿計有12堵交趾陶作品,有修復、有仿作、有新作。
北屯文昌廟交趾陶被認為具有晉水一經堂蔡氏家族風格,那就讓我們來對比一下😆!相片拼圖上排:攝自筱雲山莊;相片拼圖下排:攝自北屯文昌廟。
相片拼圖左邊:攝自筱雲山莊;相片拼圖右邊上左:攝自翁子社萬選居;相片拼圖右邊上右:攝自社口大夫第;相片拼圖右下:攝自北屯文昌廟。
相片拼圖左邊上半部:攝自筱雲山莊;相片拼圖左邊下半部:攝自翁子社萬選居;相片拼圖右邊攝自北屯文昌廟。
次間軟折書卷窗頭堵,左次間題「鳶飛」、右次間題「魚躍」,鳶,老鷹。鳶飛魚躍指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語出《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比喻萬物任其天性而動,各得其所。宋.陸游〈瑞慶節賀表〉:「嶽貢川珍,猥預駿奔之末。鳶飛魚躍,承依洪造之中。」
左次間對聯:「文」在茲乎玉牒琅函可達、「蔚」然秀美卯山假水之靈;右次間對聯:「文」昌乃主考選銓衡祿籍、「炳」社專為育才興學修齊。上下聯裡,用"藏頭"的方式嵌入"文蔚"及"文炳"二字,道出文昌廟建廟溯源典故-清同治2年(1863)由「文蔚社」和「文炳社」鳩資合建北屯文昌廟。
「螭虎團爐」八卦窗,為一建築裝飾特色,八卦造型,寓意驅邪,「螭虎團爐」寓意「香火鼎盛」,八隻蝙蝠環繞在八個角落,寓意「雙賜福」。
在正殿與龍虎爿護龍交接處各有一座磚造的花瓶門,門上有牡丹花圖樣,寓意「富貴平安」,稱為「平安門」。
在社群媒體上追蹤ott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