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螺潭「順德堂」面對烏溪坐東向西的古厝,為日據時期由當時林火藍、林蕃薯兩兄弟,大正年間所興建,歷時三年至日治昭和9年(1930)落成。
石螺潭林家的開台始祖林樸慧,生於乾隆23年(1758),是漳州平和縣人,約於乾隆中期(約1775) 借貸船資,隻身渡海來台,最初落腳於彰化快官,從事土地拓墾工作。他育有六子,第二代的三子林祥盛渡過烏溪,遷移來到石螺潭,歷代林氏族人靠著贌田佃耕勤耕儉用,有盈餘則購置田產自耕的方式,迅速累積財富與田產,至第五世林火藍時期,已成為擁有土地百甲、租千石,對地方開發具有影響力的家族。
林火藍於日治時期,除了致力農業開墾參與水利設施規劃,在教育方面更是捐資興學足為子女、孫兒輩的表率,同時也不忘傳統儒家思想「慎終追遠」之孝道精神,與當時社會領導階層,如林獻堂、林紀堂等人發起台中林氏宗廟的興建。至於在社會服務方面,由於林火藍熱心助人、處世敦厚,日治時期至台灣光復年間之數十載,更連續擔任「保正」、「區總代」、「庄協議會員」等要職,為地方事務排難解紛,成為令人敬重的士紳。
林家合院群由第五代林火藍家族與派下員所興建,堂號均含有「德」字,有:慶德堂、嘉德堂、順德堂、廣德堂與宗德堂等五座三合院,還有四合院格局的林溪泉宅。本篇文章介紹的是順德堂。
烏日區位於台中市的西南端,為烏溪、筏仔溪、大里溪、貓羅溪之交會點,早期拜河流之賜,水上運輸發達,昔日的湖日港、烏日庄河運暢通,早年從龍井塗葛窟港上岸的貨品,可沿大肚溪運往烏日,再以小船溯大里溪通航至五張犁碼頭(今溪南橋北岸),竹筏通往大里杙街。在清乾隆 6 年 (1741) 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已有烏日庄記載,最遲在乾隆初年聚落已然成形。
烏日區的外形大致以大里溪為界,分成溪南與溪北兩部份,「烏日」一語有若干種說法,有謂「烏日」是「湖日」、「凹入」的誤音,亦有考證是出於平埔族語之譯音漢字。清康熙末年,初有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人入墾,後有平和縣人楊舜之續墾,至乾隆年間已大規模之開墾。今境內居民以楊姓為第一大姓,祖籍係屬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
螺潭里,古地名為「石螺潭」,昔日為平埔族、洪雅族等族群活動的地帶。 清領時期康熙末年,有福建漳州府南靖縣魏文仲,自台南遷至溪南地區開墾。而現在螺潭里居民以林姓居多,祖籍為福建漳州平和縣,約在清領時期道光年間由彰化市快官渡過烏溪來此開墾。早期石螺潭為溪南往返草鞋墩的路徑之一,為烏日溪南地區重要的村庄。石螺潭,應建於形狀有如石螺的潭邊附近,不過也有不同說法指出,當地為溪埔的荒地,早年河堤尚未修建河道屢變,形成不少的深潭,潭中有許多石螺,因而叫石螺潭。
順德堂為一進四護三合院。註:經住戶同意下立於前埕拍攝,但不能進院門內拍攝。
內院弧面磚牆 。
正身與左內護龍。
東西建築風格融合的厝角收頭,燦景貼花磚,下有精美立體洗石子裝飾圖案。
龍、虎爿護龍尾間厝角花磚。
花式砌磚牆。
護龍山牆綠釉花磚與鳥踏。
內外護龍間過水門。
龍爿外護龍屋脊,五行中的「木」行規壁,烟板下「穿瓦衫」。
正廳門額「順德堂」,對聯: 「順承先業克勤克儉而處事 德貽後昆維孝維慈以傳家」。柱子的作法已擺脫粗大的原木, 係採鋼筋水泥而外覆洗石子裝飾,有仿石柱的質感,具希臘柱式的風格 ,柱頭有精美立體洗石子裝飾圖案。
屋脊脊肚貼有花磚。
俗稱花磚的彩瓷面磚最早應是發源於歐洲國家,在英國稱為維多利亞瓷磚,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量仿製並外銷,於日治時期引入台灣,台灣花磚興盛期約落在公元1915~ 1935 年這短短二十年間。
姜子牙自從棄卻朝歌後便在渭水以針垂釣,樵夫武吉笑他以針釣魚,姜子牙道自己是在釣王侯,又說武吉將會殺人。起初武吉不信,但他到西岐賣柴時不慎打死了王相,本來要被處刑,但他拜姜子牙為師後,姜子牙授他保命法逃過死劫。光陰似箭,一日文王率文武至南郊遊玩,聽聞武吉歌聲,並自他之口得知姜子牙這一奇人。文王認為姜子牙定是自己夢中的飛熊,便聘請姜子牙為右靈台丞相。
燒畫磚戲文出自《史記》舜耕歷山
堯是個有德明君,卻生了個不肖的兒子,堯帝恐失民望,私行察訪,想要讓位給賢明的人。後訪得舜,知舜至孝,在歷山有大象幫忙耕田,雀鳥代為播種,於是堯親往歷山聘請舜,將帝位讓與舜,為史上有名的「禪讓政治」。
「燒畫磚」顧名思義是在瓷磚上施作彩繪,日治時期李天后兄弟約在1930年在安平成立「大山花磚研究所」販售燒畫磚,民間稱其「大山花磚」。其配合的畫師有洪華、羅志成、陳玉峰、蔡草如、潘春源﹍等。北部燒畫磚始自宜蘭「新永昌商店」建材行,傳聞當時顏金鐘為新永昌聘請的畫師,後顏金鐘自立門戶,即現在民間所稱「景陽花磚」或「景陽號花磚」,宜蘭除了景陽顏家還有北門尾蔣豐源及羅東游錫麟亦製作販售燒畫磚。
全文2137字、20張照片。
拍攝日期: 2020/01/18
拍攝者:Otto Wang
6.其他
在社群媒體上追蹤ott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