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2年(1737)解除攜眷入台之禁後,開拓之勢大盛,濁水溪北岸以草屯為中心的漢人聚落,至乾隆年間已向西拓至月眉厝、下溪州、頂茄荖一帶,南及林仔頭,東達南埔與北勢湳。
以血緣聚落觀察,大體而言,沿著烏溪南岸,西自石頭埔,經頂茄荖、田厝仔、新庄、番仔田、牛屎崎,東至北勢湳,分佈著以洪姓為主的聚落,沿著㙉羅溪東岸分布著以林姓為主的聚落,包括北投埔、月眉厝、溪洲。從草屯街沿著隘寮溪,也就是在洪姓聚落群的南方,分布著以李姓為主的聚落,包括下庄、草屯、匏仔寮、南埔、頂崁仔等。在草屯街區的南方以及林姓聚落的東北方則分佈著以簡姓為主的聚落,包括新厝、山腳、林仔頭、中庄仔、阿法庄等。
漳浦縣車田下營洪姓族人移墾於草屯地區,並定居形成聚落。這些洪姓家族移民台灣之成員,主要可分為三派先後渡海來台。
*和蒼派:第19世「洪和蒼」之裔孫,於雍正至乾隆初,由第29世洪原漾等人來台,入墾於貓羅溪西岸之縣庄(今彰化縣芬園鄉縣庄村),隨後第29世洪國珍等人亦於乾隆年間受招同來開墾。
*性植派:第25世「洪性植」之子,26世洪澀等人,於乾隆初年來台入墾於下茄荖地區(今芬園鄉茄荖村、嘉興村)與石頭埔地區(今草屯鎮石川里),而後家族繁衍形成聚落。
*敦樸派:第24世「洪敦樸」之裔孫,第一批在乾隆中期,由27世洪育德等人,來台入墾於萬寶新庄地區(今草屯鎮新庄里);第二批於嘉慶15年(1810),再由同為27世之洪秉正等人,來台入墾於頂茄荖地區(今草屯鎮加老里)。至29世洪善述時,再率子洪純忠、洪純孝、洪純廉、洪純節(洪鐘英),由頂茄荖拓墾至田厝仔地區(今草屯鎮加老里)。
在草屯的各姓宗祠共有九個,其中洪姓四個、李姓一個、林姓一個、簡姓一個、白姓一個、莊姓一個。
傳說,洪氏祠堂興建時,一夜,正在上大樑時,適有一顆明星從天而降,遂於祠堂落成後命名為「崇星堂」。
正脊上「財、子、壽」三星剪黏,脊肚戲文為《封神演義》第24回 ‧ 渭水聘賢。
以血緣聚落觀察,大體而言,沿著烏溪南岸,西自石頭埔,經頂茄荖、田厝仔、新庄、番仔田、牛屎崎,東至北勢湳,分佈著以洪姓為主的聚落,沿著㙉羅溪東岸分布著以林姓為主的聚落,包括北投埔、月眉厝、溪洲。從草屯街沿著隘寮溪,也就是在洪姓聚落群的南方,分布著以李姓為主的聚落,包括下庄、草屯、匏仔寮、南埔、頂崁仔等。在草屯街區的南方以及林姓聚落的東北方則分佈著以簡姓為主的聚落,包括新厝、山腳、林仔頭、中庄仔、阿法庄等。
入墾草屯的洪姓祖先都來自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車田下營營(今漳浦縣石榴鄉攀龍村),其入墾的地區除了草屯境內沿烏溪南岸之外,尚有今屬彰化縣芬園鄉的下茄荖(即茄荖村與嘉興村)。
茄荖溪的上游稱為「頂茄荖」,位於下游稱為「下茄荖」。
洪𣿅耳,清同治12年(1873)生於台中州彰化郡芬園庄下茄荖。幼年修習漢學及算學,及長進入商界,從事和服販賣,日治後回本籍下茄荖經營染布廠及碾米廠,輸出稻米於日本、中國東北地方及在鄉消費,奠定巨萬財富的基礎。
茄荖溪的上游稱為「頂茄荖」,位於下游稱為「下茄荖」。
日治大正12年(1923)當選茄荖媽助圳評議委員,同年九月當選保正,日治昭和4年(1929)被推舉為社口保甲聯合會會長,昭和12年(1937)被任命為芬園庄社口保健組合長及彰化郡米穀統制組合總代表,對公共事業貢獻很大。
洪𣿅耳與次子洪調專及下茄荖有志人士,共同創辦芬園公學校茄荖分校場(即茄荖國民小學前身),並擔任創立委員長。至民國34年逝世前,擔任祭祀公業洪毛蟹管理。育有九子,皆有所成。
洪𣿅耳與次子洪調專及下茄荖有志人士,共同創辦芬園公學校茄荖分校場(即茄荖國民小學前身),並擔任創立委員長。至民國34年逝世前,擔任祭祀公業洪毛蟹管理。育有九子,皆有所成。
次子洪調專(1905 - 1971)承其衣缽﹐曾任教化委員芬園庄協議會員,芬園庄產業組合組合長。光復後歷任第一屆茄荖村村長、第一至五屆鄉民代表暨第三屆鄉民代表會主席,舊台中縣議員。
洪𣿅耳洋樓與洪氏宗祠崇星堂比鄰而居,龍爿為洪氏宗祠「崇星堂」,虎爿為洪氏洋樓「玉美堂」,宗祠興建較早,洋樓則完工於日治昭和3年(1928),兩建築中並無隔籬,東西風格建築融合的景象相當特殊。在徵得前來祠堂上香的裔孫同意後入內拍攝,裔孫溫馨叮嚀洋樓為危樓,不要進去裡面喔。
洪氏洋樓玉美堂
正面屋頂山頭。
二樓外廊。外廊(Veranda),起因於居住在溫帶的殖民者,為了解決熱帶性區域氣候,所產生的建築形式
洋樓側面二樓除拱圈及立柱外,為紅磚建材。
洋樓背面二樓較簡單,無外廊。
佔地千坪的洪氏洋樓正面以洗石子為主,灰色調建物,穩重而大方。與裔孫閒聊中,長者告知這房的子孫大多在國外,在國內的則有的當醫生有的做官,而沒外出工作的他房子孫散居在洪氏祠堂周圍,之前洪氏洋樓曾外借拍戲。
山頭中央「雙鳳朝牡丹」泥塑,兩隻鳳凰相向朝著中央的牡丹,鳳凰是代表祥瑞的佳禽,兩者皆意味著富貴的涵義。
「雙鳳朝牡丹」泥塑旁,一對祥瑞獸~麒麟。
花瓶上插著花,作工精細。
左簷牆上「一路連科」泥塑。〝鷺〞同音〝路〞,〝蓮〞同音〝連〞,為吉祥語句常用字。鷺與蓮花並列,寓意「一路連科」,一直連登科甲。
二樓外廊。外廊(Veranda),起因於居住在溫帶的殖民者,為了解決熱帶性區域氣候,所產生的建築形式
洋樓側面二樓除拱圈及立柱外,為紅磚建材。
洋樓背面二樓較簡單,無外廊。
佔地千坪的洪氏洋樓正面以洗石子為主,灰色調建物,穩重而大方。與裔孫閒聊中,長者告知這房的子孫大多在國外,在國內的則有的當醫生有的做官,而沒外出工作的他房子孫散居在洪氏祠堂周圍,之前洪氏洋樓曾外借拍戲。
山頭中央「雙鳳朝牡丹」泥塑,兩隻鳳凰相向朝著中央的牡丹,鳳凰是代表祥瑞的佳禽,兩者皆意味著富貴的涵義。
「雙鳳朝牡丹」泥塑旁,一對祥瑞獸~麒麟。
曲線變化的山頭,點綴著各種裝飾。
左簷牆上「一路連科」泥塑。〝鷺〞同音〝路〞,〝蓮〞同音〝連〞,為吉祥語句常用字。鷺與蓮花並列,寓意「一路連科」,一直連登科甲。
清代科舉,鄉試放榜期,時值秋季桂花盛開,俗曰「桂傍」,雅稱「乙榜」。第一名曰解元,第二名曰亞元,前五名曰經魁。經魁出某房,即將紅燭一對,置於某房官案前,以表榮譽,所謂「華燈照五魁」。第六名曰亞魁,其餘均係舉人,雅稱「孝廉」。督府於鄉試放榜後數日,設「鹿鳴宴」,宴請主考、學政、同考官、各執事官暨全體新科舉人,慶賀國家考選得人,中舉滿六十年,再參加新科舉人之鹿鳴宴,謂之「重宴鹿鳴」。
洪氏洋樓「玉美堂」已空戶逾二十年,仍掩不住昔日風華。
洪氏洋樓「玉美堂」已空戶逾二十年,仍掩不住昔日風華。
洪氏宗祠崇星堂
洪氏宗祠崇星堂。崇星堂是性植派下之家祠,日治大正11年( 1922)洪𣿅耳興建。漳浦縣車田下營洪姓族人移墾於草屯地區,並定居形成聚落。這些洪姓家族移民台灣之成員,主要可分為三派先後渡海來台。
*和蒼派:第19世「洪和蒼」之裔孫,於雍正至乾隆初,由第29世洪原漾等人來台,入墾於貓羅溪西岸之縣庄(今彰化縣芬園鄉縣庄村),隨後第29世洪國珍等人亦於乾隆年間受招同來開墾。
*性植派:第25世「洪性植」之子,26世洪澀等人,於乾隆初年來台入墾於下茄荖地區(今芬園鄉茄荖村、嘉興村)與石頭埔地區(今草屯鎮石川里),而後家族繁衍形成聚落。
*敦樸派:第24世「洪敦樸」之裔孫,第一批在乾隆中期,由27世洪育德等人,來台入墾於萬寶新庄地區(今草屯鎮新庄里);第二批於嘉慶15年(1810),再由同為27世之洪秉正等人,來台入墾於頂茄荖地區(今草屯鎮加老里)。至29世洪善述時,再率子洪純忠、洪純孝、洪純廉、洪純節(洪鐘英),由頂茄荖拓墾至田厝仔地區(今草屯鎮加老里)。
上表摘自《草屯洪姓敦樸派家族的發展與燉倫堂之特色》第5頁,
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上表摘自《草屯洪姓敦樸派家族的發展與燉倫堂之特色》第6頁,
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在草屯的各姓宗祠共有九個,其中洪姓四個、李姓一個、林姓一個、簡姓一個、白姓一個、莊姓一個。
*燉倫堂創於道光4年,位於頂茄荖,是敦樸派下築建。
*燉成堂創於道光10年,為和蒼公派下之家廟,別稱「新祖厝」,位於番仔田,近年重建落成。
*燉煌堂係道光26年志忠公派下洪璠創建,位於新庄,於民國64年改建,是洪姓「大公」(意為追溯的祖先最遠)的祖厝,現更擴展為「台灣洪姓家廟」,已經不只是宗祠,而且具有宗親會之姓氏組織的性質。
*崇星堂是性植派下之家祠,大正壬戌年(1922)洪𣿅耳興建,位於下茄荖。
傳說,洪氏祠堂興建時,一夜,正在上大樑時,適有一顆明星從天而降,遂於祠堂落成後命名為「崇星堂」。
正脊上「財、子、壽」三星剪黏,脊肚戲文為《封神演義》第24回 ‧ 渭水聘賢。
姜子牙自從棄卻朝歌後便在渭水以針垂釣,樵夫武吉笑他以針釣魚,姜子牙道自己是在釣王侯,又說武吉將會殺人。起初武吉不信,但他到西岐賣柴時不慎打死了王相,本來要被處刑,但他拜姜子牙為師後,姜子牙授他保命法逃過死劫。光陰似箭,一日文王率文武至南郊遊玩,聽聞武吉歌聲,並自他之口得知姜子牙這一奇人。文王認為姜子牙定是自己夢中的飛熊,便聘請姜子牙為右靈台丞相。
「財、子、壽」三星。
左,右次間屋脊稍微破損,裔孫告知之前國道三交流道附近,宗祠土地被徵收時,有放領一些補償費,宗祠如果要修理,二百萬應該花得起來。
「財、子、壽」三星。
明間燕尾脊一對鳳凰剪粘。
明間規帶排頭人物手捧之物已無法辨識,加冠晉祿嗎?
劉備在新野(金河南省)和曹操對抗時,全靠徐庶替他策畫。曹操知道徐庶很有才能,也想重用他,程昱獻計,曹操就用計把徐庶的母親騙了去,曹操命徐母寫信給徐庶,遭徐母厲聲責罵,曹操欲殺之。後再偽造一封徐母的家書叫徐庶來見母親。徐庶接到信,無奈只能到曹營,臨走的時候,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他是曠世奇才,如果想成就大業,必須請他輔助。當徐庶見到母親時,母親責備他棄明投暗後自縊。徐庶葬了母親,身在曹營,卻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
孔明兩次北伐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表明心跡,「前表開導昏庸,後表審量形勢」。孔明終其一生,都為蜀漢的存亡努力,最後應和了他在《出師表》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明忠貞志節非常值得現代人效法。
狄仁傑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不禁流下思親之淚。
全文3654字、46張照片。
拍攝日期: 2020/01/18
拍攝者:Otto Wang
4.傅朝卿 《西洋建築發展史話》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4 二刷
5.其他
在社群媒體上追蹤ott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