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南鯤鯓代天府古蹟之旅,探尋神聖聖地與精湛工藝之美(上篇)

摘要

A文資別:國定古蹟
B創建年代:明永曆16年(1662)
C主祀神祇:五府千歲
D平面格局現貌:廣大建築群,古蹟本體為九開間三進兩廂
E已知曾參與興築或修復匠師:
   1.大木作:王益順、王媽帶、王火艾、王火貴、王錦繡、王錦木,吳權坤(修復)
   2.鑿花:蘇水欽、李煥美、楊秀興、黃連吉、黃龜理(神龕)
   3.石雕:蔣馨團隊(承包1/3)、王輅生、王維思(承包2/3)、蔣梅水(正殿龍柱)
   4.泥塑剪黏交趾陶:葉鬃、葉進益、葉進祿(1950),石蓮池、林萬有,廖再順、謝東哲(凌霄寶殿)
   5.彩繪:柯煥章&柳德裕(五門對場作)、李金泉&潘春源(正殿對場作),李漢卿(1969-1980),薛明勳(1978),潘岳雄(1977),潘麗水(1980),陳壽彝,蔡草如
F特色:
   1.與歸仁保西代天府、佳里金唐殿被稱為「南瀛古三大代天府」。
   2.民國102年登錄「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為國家重要民俗。
   3.民國102年榮獲十大殊榮,分別是台灣王爺總廟、國定古蹟、國定民俗、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台灣十大廟宇建築、台灣十大廟會、台灣新十二大景點、十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分靈廟宇2萬1千餘、年香客7百萬人次。


壹、南鯤鯓代天府歷史沿革

南鯤鯓代天府,佔地30餘公頃,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創建於明永曆16年(1662),原廟址在南鯤鯓嶼,清嘉慶22年 - 道光2年(1817-1822),遷建於槺榔山之虎峰,廟名為代天府。清同治11年(1872),增建後殿 - 青山寺。日治大正12年- 昭和12年(1923-1937)進行「不動爐位,增高擴寬」的重建工作,聘請王益順與王輅生、王維思主持修建, 並聘石匠蔣馨主持牆堵石雕改建。增設中軍府、城隍衙、天公壇、娘媽宮,並增建左右兩廂。最後完成五開間、五大殿、 兩護室的格局。

●民國39-41年進行木雕、彩繪與廟頂剪黏等修繕工程。
●民國56年擴建萬善堂並增築兩廂及鐘鼓樓、興建「富美莊」香客大樓。
●民國57年新設南北旗杆與「慶成閣」。
●民國61年前殿前方興建拜亭、龍虎大金爐及萬善走廊。聘王錦木設計、李漢卿彩繪;原五門建築擴建為七門建築
●民國62年新建「鯤瀛大樓」。
●民國72年新建木造大牌樓。
●民國77年興建「大鯤園」。
●民國78-81年新建「槺榔山莊」。
●民國82-101年斥資21億興建佔地4500坪的凌霄寶殿。
●民國90年廟前興建「祥麟樓」、「蔚華樓」。
●民國96年完成古蹟修護(包含廟頂剪黏、交趾陶修復)。
●民國98-102年新建七層香客大樓「鯤鯓王會館」。
●民國103年完成五王殿鐘鼓樓及萬善堂之修護。
●民國112年進行前殿前方拜亭與後殿青山寺修復工程。


貳、南鯤鯓代天府建築裝飾藝術

一、牌樓

民國61年於廟前興建高十四公尺、寬百餘尺之木造結構大型牌樓。該大型牌樓除列柱之柱珠使用花崗石外,其餘為木造結構建築,由十二根巨柱分成兩列支撐重簷,其外型之比例、雕刻表現出「溪底派」的建築特色,為王錦木司作品。

王錦木 (1909-1997) ,16歲時隨堂兄王益順及其胞兄火艾、火貴、錦繡等改建南鯤鯓代天府,學習「持篙」、「寸八」等建廟技藝。20歲時,王錦木赴台北參與孔廟復建工程,由王益順擔綱任大木匠師、王火艾任執篙匠師,由他負責施工。日治昭和11年(1936),首次持篙主持嘉義城隍廟前後殿修建工程。民國82年獲教育部第九屆民族藝術薪傳獎。

二、三川門

三川門加上龍、虎門,頭進面寬九開間。對外的台階,兩側護緣以台座(pedestal)收頭。

三川門,歇山重檐屋頂、面寬三開間。

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其上半部分為懸山頂或硬山頂的樣式,而下半部分則為廡殿頂的樣式。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風板,山花和博風之間有段距離,可形成陰影。為了使屋頂不過於龐大,山花還要從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這種做法叫收山。

歇山頂分單簷和重簷兩種,所謂重簷,就是在基本歇山頂的下方,再加上一層屋簷,和廡殿頂第二簷大致相同。

正脊為脊上加脊,燕尾脊上一對雲龍,中間為財子壽三星,上馬路為花鳥,下馬路為花卉,含龍框為水果,脊縫一對獅子、螃蟹與蝦子。兩脊肚內為花鳥,有各式花卉使主題較不明顯,勉強可道是「鳳凰朝牡丹」、「舉家歡樂」。

博脊剪黏為「魚躍龍門化為龍」

上檐戧脊上一對孔雀。孔雀在中國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徵,人們認為孔雀開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孔雀是善良、聰明、愛自由與和平的鳥,是「吉祥幸福」的象徵。

上檐垂脊排頭剪黏,龍爿戲文聞太師兵伐西岐;虎爿戲文可能是羅成戰李元霸

下檐垂脊上一對鳳凰。《山海經》載:“鳳凰生於南極之丹穴”。丹穴為朝陽之谷,鳳凰故稱丹鳳。鳳為百鳥之王,梧桐為尊貴的靈樹。《詩經》載:“鳳凰鳴矣千彼高崗;梧桐生矣,千彼朝陽。”丹鳳面對太陽作歡鳴騰飛狀,象徵美好和光明,寓意「天下太平,吉運當頭」。

明間前檐柱出屐,龍爿豎材雕鑿老子騎板角青牛(紫氣東來),虎爿豎材則雕鑿「西王母祝壽圖」,皆為祈福祝壽之意。壽樑下大小爿2個插角有哪吒騎麒麟、童子騎牛,漢鍾離、李鐵拐等人物,不知其戲文。𨑨迌樑下大小爿2個插角戲文亦待解。

次間壽樑鑿花分成五段,中段為「雁塔鶴亭」,其餘四段鑿花為「四季平安」及「四獸」壽樑下4個人物插角,戲文待解。

雁塔鶴亭:唐朝新科進士於皇帝賜宴後,須前往洛陽慈恩塔題寫姓名。雁塔題名又比喻為科舉金榜題名,因此雁塔代表的是出仕。而亭是放鶴亭,古時有兩處有放鶴亭,一個是徐州放鶴亭,是隱士張天驥所建,蘇東坡還曾寫了一篇文章「放鶴亭記」,使放鶴亭聲名大噪,另一個放鶴亭則是西湖鶴亭,是有「梅妻鶴子」之稱的林和靖所建,因此放鶴亭代表的就是歸隱回家。雁塔鶴亭常是成對出現,體現了古時文人士大夫的一種理想境界,主能用我則出仕,不能用我則歸隱山林,這種心境跟屈原遇見的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歌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挑簷桁下𨑨迌樑鑿花亦分為五段,主題皆為博古圖。𨑨迌樑下4個四腳花鳥插角,有豹+喜鵲+梅花(寓意:報喜)、熊+老鷹+茶花(寓意:英雄)、大象+長壽鳥+月季花(寓意:錦上添花)、獅子+燕子+蓮花(寓意:連登太師)。

墀頭獅旁吊筒豎材,左次間雕鑿「南極星輝」、右次間雕鑿「麻姑獻壽」,皆為祈福祝壽之意。

112.12.23補述
左次間壽樑鑿花中段為「鶴亭」,經盧宥諺先生指出應是「海屋添籌」;挑簷桁下𨑨迌樑「熊+老鷹+茶花」插角,經盧宥諺先生指出有明確眉毛長而下垂為「豺」,組合應是「豺+黃雀+菊花」。感謝盧宥諺先生提供寶貴意見。註:盧宥諺先生為文化部審查通過之傳統匠師/鑿花

墀頭下檐牆,身堵主題為「四聘」,龍爿為舜耕歷山與三顧茅廬武丁聘傅說(112.12.22修改!感謝王連春前輩指正);虎爿為渭水聘賢與商湯聘伊尹。

四聘 - 舜耕歷山。堯是個有德明君,卻生了個不肖的兒子,堯帝恐失民望,私行察訪,想要讓位給賢明的人。後訪得舜,知舜至孝,在歷山有大象幫忙耕田,雀鳥代為播種,於是堯親往歷山聘請舜,將帝位讓與舜,為史上有名的「禪讓政治」。

四聘 - 三顧茅廬。曹操囚徐庶母,要徐庶離開劉備歸曹營,徐庶不得已而離開,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出來輔佐蜀漢,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何愁天下不定。劉備接受徐庶推薦,偕關公、張飛三人往南陽臥龍岡拜見諸葛亮。連訪二次未遇,第三次離草盧半里便下馬步行來到莊前卻只得童子應門,告以孔明晝夜寢未醒,三人等候許久不見動靜,張飛大怒欲放火燒屋,關雲長在三勸住;劉備久立階前終於待得孔明相見。諸葛亮感動於劉備誠意,決定出山相助,命童子取出西川五十四州掛圖,暢言天下局勢,正是「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

四聘 - 武丁聘傅說。 傅說,商代時古虞國人。在傅岩當築牆刑徒,和許多刑徒一起做苦役。由於虞、虢兩地交界處是交通要道,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工匠們築路很不方便。傅說曾在傅岩山一帶在征服洪水氾濫時因發明「版築法」而聞名遐邇,後被武丁起用。《尚書·說命》記載了三篇武丁與傅說的對話。本段文字引自維基百科;112.12.22補述!

四聘 - 渭水聘賢。姜子牙,東海許州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姜子牙棄朝歌,隱於磻溪,垂釣渭水,魚鉤直而不曲,有樵夫問之,子牙答曰:「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麟設,只釣王與侯。」終待得文王齋戒沐浴前來拜請為相,時子牙已年近八十。

四聘 - 商湯聘伊尹。湯建立商朝以前,四出尋訪賢能者,一日夢見有人手持鍋子(鼎)和砧板(俎)微笑點頭,於是召人卜夢,解曰鼎可調和味道,俎用於斬截,此人必可成為治國良相;此時群臣回報可往「有萃之野」聘伊尹,湯往見之,伊尹負鼎俎以會,果如夢中所見。伊尹志向遠大但懷才不遇,見湯可成大業,便以治國之道相談。湯向「有萃」君借才不得,於是轉而取「有萃」君之女為妃,並要求伊尹為隨嫁臣子,因此得以聘其佐理國政,終伐夏桀而開商朝。

王益順在一九一O年代引進「網目斗栱」的作法,它是利用所謂「如意斗栱」的技巧,在天花板下布置一個打格子的網狀構造,然後再出變化型的斜栱,並且層層上升,至中心點則頂住天花板。

步口廊棟架

左一路通樑彩繪戲文為「純陽得道」,員光鑿花戲文出自《三國演義》第56回 ‧ 英雄奪錦

《三國演義》第56回 ‧ 英雄奪錦。建安15年春,曹操在鄴城建成的銅雀台,擇吉日聚集文武百官設宴慶賀。曹操站在銅雀台的最高層躊躇滿志。曹操命眾將比試箭法。勝者以錦袍一件為贈品。眾將紛紛獻技。最後徐晃與許褚爭奪錦袍相持不下。曹操喜愛眾將驍勇各贈蜀錦一匹以解圍。

右一路通樑彩繪戲文出自《封神演義》第13回 ‧ 太乙真人收石磯,員光鑿花戲文可能是《狄青演義》第19回 ‧ 狄青腰斬黃天化

《封神演義》第13回 ‧ 太乙真人收石磯。一日哪吒在陳塘關的城樓上納涼的時候,看到兵架上有一把弓、三支箭,哪吒取弓箭往西南方向射了一支箭,不料這支箭射死了石磯娘娘的弟子碧雲童子。 箭上有陳塘關總兵李靖的標記,石磯娘娘去找李靖理論,李靖帶著哪吒去白骨洞請罪,爭鬥之下哪吒的寶貝乾坤圈、混天綾都被石磯給收取了,哪吒去金光洞尋求師傅太乙真人的庇護。石磯追至此地,為了哪吒的事情兩人起了衝突。石磯有一寶物,叫做八卦龍鬚帕。當時石磯想要拿出此物來與太乙真人一較高下,不料邪不勝正,被真人的九龍神火罩罩住了。石磯被罩住後,真人雙手一拍,頓時就出現九條火龍。這火龍吐出的是三昧真火,在火的燒煉下,石磯現出了原型,原來是一塊石頭。太乙真人收了九龍神火罩,並把那乾坤圈、混天綾都歸還給了哪吒。

門楣,龍爿門印戲文可能是「辭官還鄉」。唐朝賀知章著名的詩《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虎爿門印戲文可能是「武家坡」。薛平貴衣錦榮歸,離開西涼、直奔寒窯,經武家坡見妻子王寶釧,卻因闊別十八年,不敢相認,並試探其貞節,假裝調戲,氣得寶釧躲回寒窯,平貴才說出真相,求得其妻諒解,夫妻團圓、重敘舊情。

龍爿刀馬堵戲文「孔明收姜維」;虎爿刀馬堵戲文「躍馬檀溪訪司馬徽」。

《三國演義》第93回 ‧ 孔明收姜維。諸葛亮派趙雲攻打天水城,派蜀將偽裝成魏將,前去請天水郡軍馬解圍,並設下埋伏。天水太守馬遵識破孔明計謀,派韓德父子打頭陣,不敵趙雲陣亡,馬遵高掛免戰牌。姜維毛遂自薦請令出戰,其年輕力盛,老將趙雲力不能支,幸關興救之。孔明十分賞識姜維的將才,就巧用反間計,先佯攻冀城。姜維因母親住在冀城,急忙回去守城。諸葛亮派人扮作姜維的模樣,假裝投降,讓其他魏軍認為他已叛國。姜維因受馬遵所攻,無路可走而降蜀,得天水。

《三國演義》第37回 ‧ 躍馬檀溪。劉備到荊州,劉表待之甚厚。表欲廢長立幼,備勸止之,建議其徐徐削蔡氏之權。劉表後妻蔡夫人疑劉備,是時正在屏風後竊聽,聞備此言便忌恨備,命弟蔡瑁在襄陽設宴,欲藉機殺備。至期,劉備借更衣之故,至後院,伊籍暗告備,備得知城外東、南、北三處皆有軍馬守把後,急飛身上“的盧”馬撞出襄陽城。至城西檀溪,人馬俱陷入水中,備加鞭大呼曰:“的盧,的盧,妨吾!”言畢,馬忽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蔡瑁引軍追至溪邊,備見蔡瑁拈弓取箭,乃急勒馬往西南而去,乃至南漳訪司馬徽,得聞卧龍,鳳雛之名。

龍爿身堵上半段戲文「趙子龍單騎救主」、下半段戲文「孔明舌戰群儒」;虎爿身堵上半段戲文「古城會」、下半段戲文「甘露寺」。

《三國演義》第41回 ‧ 趙子龍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 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 趙雲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斷牆後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說:"見到將軍阿斗有救了,……我死而無恨!"說完,趁趙雲不注意跳井身亡。 這時曹兵向這邊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牆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衝。

《三國演義》第42回 ‧ 諸葛亮舌戰群儒。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第28回 ‧ 古城會。關羽保嫂過五關,來到古城與張飛相遇,張飛誤認關羽投曹後來騙他投降,一見面就要決一死戰,後關公斬操將蔡陽才解開了張飛的疑慮,終於與張飛、劉備相會。

《三國演義》第54回 ‧ 甘露寺。赤壁大戰後,劉備借東吳的荆州不還,周瑜向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爲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趁機扣爲人質,以討還荆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

龍爿腰堵吉祥圖案「杏林春燕」;虎爿腰堵吉祥圖案「春光長壽」。

杏花開放,柳樹成蔭,雙燕齊飛。古代科舉進士考試時,正值每年農曆二月杏花盛開,故杏花又稱及第花。及第後,天子按慣例要賜宴慶賀。「燕」與「宴」諧音且義通,寓金榜題名,早赴春宴之意。

山茶,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子卵形,有光澤,花紅色或白色,通常叫茶花,是著名觀賞花卉。山茶花開在這裏比喻春光。綬帶鳥取“綬”、“壽”同音。山茶花與綬帶鳥組合寓意「春光長壽」青春不老、健康長壽意義。

龍爿裙堵吉祥圖案「英雄奪錦」;虎爿裙堵吉祥圖案「三王圖」。

英雄奪錦。取老鷹的「英」、雄獅的「雄」,茶花的「茶」閩南語近音「奪」,和錦雞的「錦」之音義,統合為「英雄奪錦」。

三王圖。花王牡丹、禽首鳳凰、獸王麒麟,三者合而為一,為最吉祥構圖之一種,象徵「太平文明」,「盛世可期」。

左右次間網目斗栱

左右次間門印主題為「人生四品」 - 忠孝廉潔。左次間:忠 - 「李白答番書」、孝 - 「望雲思親」。右次間:廉 - 「一琴一鶴」、節 - 「蘇武牧羊」。

忠:唐朝李白接到番使帝國的書信後,展現出博學多才的才華。他辨認出書中所用的渤海國文字,熟練地回覆書信,提出談判要求,包括割讓城池並贈送珍貴物品。玄宗對李白的能力感到滿意,賞識他的才華,並予以獎勵。這次事件展示了李白的語言天賦和智慧,也顯示了玄宗對人才的欣賞和重視。「李白答番書」又稱「醉草嚇蠻書」,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著,最早在元雜劇中有所表現,到了明代後期,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則是這一說法或故事演繹的集大成了。

孝:唐朝狄仁傑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不禁流下思親之淚。

廉: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宋史‧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節:漢朝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單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後來又將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堅持十九年不屈服。最後終於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鄉。後人常用「蘇武牧羊」的典故來表示對志節高尚堅貞的贊頌。

左次間龍爿花矸堵分三段:管輅知機(上)、鳳儀亭(中)、唐明皇愛牡丹(下)

《三國演義》第69回 ‧ 管輅知機。曹操在一次遭遇黑風和群屍現象後生病,曹操找到太史丞許芝,並讓他卜易。許芝向曹操介紹了管輅,一位擅長卜卦和相術的人。許芝提及〝管輅使用周易相術預言趙顏只能活到19歲。然而,當趙顏按照指示去南山見盤石時,他發現那裡有兩位老人正在對奕,原來這兩位老人是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他們對年輕的趙顏感到憐憫,因此在他的壽簿上添加了一個「九」字,使他的壽命延長到99歲。〞曹操召管輅卜卦,管輅稱其病為幻術,安撫了曹操的心情,並給予了一些預測。最後,管輅拒絕了曹操封他為太吏的提議,稱自己命運不佳,不適合擔任這樣的職位。

《三國演義》第8回 ‧ 鳳儀亭。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貂嬋和呂布在鳳儀亭私會,呂布本來要走,卻又被貂嬋拉回,呂布英雄愛美人,連方天畫戟都不要了,結果董卓入後花園,正見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共語,董卓氣得大喝一聲,呂布見董卓來了,大驚回身便走。董卓拿了方天畫戟趕來。可惜董卓太胖走太慢,呂布走得快,趕不上只好擲戟刺布。呂布打戟落地。董卓拾戟再趕,呂布已走遠,自此二人結仇。

四愛、四癡 - 唐明皇愛牡丹。唐明皇特別喜愛牡丹花,將各色牡丹種植於宮中興慶池東沈花亭下。時值清和之後,此花盛開,玄宗同楊貴妃賞玩,特召李白入宮宴飲,明皇因謂牡丹盛開,「花雖妙,不能言,不若愛妃為解語花也。」欲聽新詩,李白立賦清平調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右次間虎爿花矸堵分三段:劉備擲子(上)、張翼德義釋嚴顏(中)、茂叔觀蓮(下)

《三國演義》第42回 ‧ 劉備擲子。趙子龍單騎救主回到劉備身旁,見到劉備與眾人在樹下休息。趙雲下馬跪地痛哭,劉備也感動地流淚。趙雲告訴劉備,他犯了罪孽,萬死也不足以贖罪。糜夫人受了重傷,不肯上馬,最終投井自盡,他雙手把孩子交給劉備,卻被劉備擲在地上,責備他說為了這個孩子,差點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將軍。趙雲趕緊抱起阿斗,泣拜道自己雖然願意犧牲一切,卻無法報答劉備的厚德。

 《三國演義》第63回下 ‧ 張翼德義釋嚴顏。張飛領軍往漢川,巴郡太守嚴顏堅守不出,張飛幾番進攻,又被亂箭射回。張飛於是教馬軍下馬,步軍皆坐地,引嚴顏出戰,無效後又改教軍士於城下叫罵,仍無效。張飛又令軍士四散砍柴草尋覓路徑,而後讓假張飛迷惑嚴顏,自引軍伏擊,生擒嚴顏,占領巴城。 

四愛、四癡 - 茂叔觀蓮。宋代理學宗祖周敦頤,是中國道學的創始人,字茂叔。在擔任南昌地方官吏期間,他經過潯陽時愛上了廬山蓮花洞的美景,因此萌生了退休後到此安度晚年的念頭。公元1078年退休後,他在蓮花洞創辦了濂溪書院,開設堂舍進行教學,並收徒培育人才。他將書院前的溪水命名為濂溪,自稱濂溪先生。出於對蓮花的熱愛,他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有一個被稱為「蓮池」的池塘,象徵著蓮花的高尚品質,承載著他終生的志向。除了講學研讀,周敦頤常常在蓮池前漫步,賞蓮花、思考人生。

前步口廊對看牆

對看牆內側,龍爿頂堵戲文「空城計」、虎爿頂堵戲文「白馬坡」。

《三國演義》第95回 ‧ 空城計。諸葛亮遣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之言,堅持在山頂下寨,導致蜀軍的慘敗。奪得街亭後,司馬懿親率大軍直逼西城。城內的諸葛亮身邊僅有一班文官及士兵二千餘人,別無大將。諸葛亮臨危不懼,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在城樓上憑欄而坐,點燃香,安然自得彈起琴來。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會冒險,因此疑有伏兵,便急令撤兵。諸葛亮料定司馬懿還會來,就連夜退守漢中。

《三國演義》第25回 ‧ 白馬坡。曹操出兵攻打徐州,劉備兵敗,兄弟失散各奔一方,劉備投奔河北袁紹,關羽覓兄不得,礙於情勢歸附曹操,並與曹操約定降漢不降曹,暫歸曹營,以待天時。此時,河北袁紹聽從劉備之議,派遣大將顏良率十萬兵馬攻伐曹操,兩軍對峙於白馬坡前,顏良勢如破竹,斬殺曹操大將宋憲、魏續,曹營無人能敵,聲勢大挫。 關羽為報曹操禮遇之恩,請命單騎出陣,在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立下大功。

對看牆內側,龍爿身堵戲文「夜襲青龍關」。

《封神演義》第73回 ‧ 夜襲青龍關。陳奇是丘引麾下的督糧官,具有口哈黃氣就能讓對手昏倒的道術,不敵這門絕活的鄧九公因此被殺,土行孫得知陳奇的神通後,認為那項能力與鄭倫的白光極為相似,便建議鄭倫出戰。由於鄭倫和陳奇不分高下,周軍便讓哪吒和土行孫夜襲青龍關,陳奇因此戰敗身亡。

對看牆內側,虎爿身堵戲文「三霄計擺黃河陣」。

圖左上太上老君(老子)跨騎板角青牛,他的前面是闡教教主元始天尊乘著九龍沉香輦(元始天尊前面三位應是三霄)。圖左下騎鹿的是八景宮道人,他的前面是姜子牙跨騎四不像。

元始天尊在《封神演義》中僅在九曲黃河陣、誅仙陣和萬仙陣時出場。該堵戲文應是《封神演義》第50回 ‧ 三霄計擺黃河陣。

趙公明騎黑虎,幫助聞太師討伐西岐,不小心丟了定海珠,於是向師妹雲霄姑娘借用雙龍組成的金蛟剪想追回定海珠。經崑崙客陸壓協助姜子牙以符印口訣,釘頭七箭書等三箭射死公明在成湯營中。三霄(瓊霄、碧霄、雲霄)為報師兄之仇,用混元金斗聯合函芝仙用風袋、彩雲仙子用戳目珠,擺出九曲黃河陣,再戰西岐兵將,拿下闡教玉虛宮十二弟子,後經元始天尊、老子所破。

對看牆外側

對看牆外側,龍爿水車堵戲文「關公保嫂過五關」、頂堵吉祥圖案「雙鳳朝牡丹」;虎爿龍爿水車堵戲文華榮道放曹泥馬渡康王(112.12.23修改!感謝盧宥諺先生指正)、頂堵吉祥圖案「春光長壽

《三國演義》第27回 ‧ 關公保嫂過五關。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於是帶著甘、糜二夫人去尋劉備。但因為沒有曹操的公文,各關守將均不放行。於是關羽就保護二位嫂嫂,千里走單騎,勇闖東嶺、洛陽等五座關口。斬了孔秀、韓福、王植等六員守將。奪下渡船,過了黃河,一路追尋劉備。

雙鳳朝牡丹圖, 寓意「龍鳳呈祥,天下太平,富貴吉祥」。

《三國演義》第50回 ‧ 華榮道放曹。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佈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泥馬渡康王。傳說宋高宗為康王時,入金國為人質,趁隙脫逃,逃至吳真人廟內。心中苦於金兵追趕,無力擺脫,忽聞馬鳴,廟前竟有良駒停駐,遂乘馬疾奔南方,金兵隨後亦策馬追趕,逃至江岸時,康王胯下座騎竟飛馳過江,擺脫追兵後,座騎化為泥馬,經高宗派人四下探訪,始知為保生大帝施力救助。另一說非保生大帝,而是在崔府君廟,受到崔府君的保佑。112.12.23補述!

春光長壽(錦雞茶) - 綬帶鳥、山茶花。山茶,常綠喬木或灌木,葉子卵形,有光澤,花紅色或白色,通常叫茶花,是著名觀賞花卉。山茶花開在這裏比喻春光。綬帶鳥取“綬”、“壽”同音。山茶花與綬帶鳥組合寓意「春光長壽」青春不老、健康長壽意義。

對看牆外側,身堵吉祥圖案「祈求吉慶」。旗球戟磬原為古代的樂器與武器(旗為識別旗、球為玉器、戟為兵器、磬則是樂器),古代的匠師巧妙的取其諧音運用在傳統建築中,轉變為「祈求吉慶」,不僅諧音「祈求吉慶」深富意義,也代表著祈福納祥的願望,成為寺廟建築中相當重要的裝飾典故。

三川門內,架內三通五瓜,此處瓜筒下半部瓜腳向下伸張包住通樑,使用的是趖瓜筒,趖ㄙㄨㄛ即爬的意思。龍虎爿大通瓜筒上企柴為格套作品「人生四暢」 - 撚鼻、掏耳、搔背、伸懶腰,獅座上企柴為瓶花,寓意「平安」。門神為府城潘氏彩繪家族第三代潘岳雄司作品。

後點金柱壽樑上補間鋪作。

歇山式的屋頂兩側形成的三角形牆面叫做「山花」,歇山重檐式屋頂即有上下二層的歇山頂,該技術的關鍵就是山花的移動。

山花接近中央時恰與四點金柱屋架重合,山花縮小整體造型峻拔;若將山花移出,與山牆重合時,則山花擴大,上下簷都掛在同一山牆上,從外面看,廟貌巍峨高聳,但俏麗不足,在結構原理上此法是最合理。

山花介於「點金柱」屋架與山牆之間的作法,要遲至日治時期才出現。基本上這種作法在技術上較困難,即要在「次間」架上較低的室內屋頂(多為捲棚作法),然後大屋頂的山花直接落在捲棚上。捲棚頂的楹材即是扒梁的角色。如果室內不出現捲棚頂時,則要使用「增柱法」來撐住山花。增柱法在台灣首見於清光緒4年(1878)重建的彰化元清觀。

南鯤鯓代天府三川門為歇山重檐屋頂,山花介於「點金柱」屋架與山牆之間的作法!拍攝當天忘記拍攝次間,但以手上所有的照片觀之,並沒有看到增柱,推測次間為捲棚頂。

三、拜殿

拜殿平日供信眾自由參香、祭祀或進出,遇進香旺季予以封閉,闢為神佛進出及作業空間,僅留三川門作為通道。
拜殿上方一座呈現匠師精湛工藝的藻井,藻井四周使用看架斗栱,未用架通(趴樑)框成正方形。藻井四角隅蝴蝶木雕,寓意「賜福」。此藻井屋頂形狀像轎頂,作八角狀,俗稱「轎式屋頂」,或是「八角屋頂」。它就好像以前皇帝坐車上的華蓋,造形特殊,突顯於天空。南鯤鯓廟的「轎式屋頂」現在已成為該廟特有的建築景觀。

註1:「轎式屋頂」需空拍機才拍攝的到,左右兩廂未開放上樓,一般香客無法由高處往下拍攝。
註2:虎爿撻牽樑下員光鑿花戲文出自《封神演義》澠池縣收張奎高蘭英

四、正殿

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間,屋頂為歇山重簷,內部使用三通五瓜式的大木構架。分內外兩個大小空間,不論何時皆封閉,除工作人員,禁止閒雜人等進入,僅左右各留一小門供神職人員進出,大空間(內殿)是暫放與傳遞進香神尊的作業之處,進香團之神尊送入此地,經「過內爐」之後再由此地往外傳遞,係南鯤鯓代天府進香旺季最忙碌的空間;小空間(殿內)位在最深處,係主祀五府千歲的神殿,神殿上供奉鎮殿、開基五府千歲神像及「內爐」,此為進香團神佛過爐之處,添加香灰的「合爐刈火」即在此完成。
站在拜殿望向神龕,幽暗深處隱約可見五府千歲,雖然刻意挑了非進香期且不是假日,天氣預報大晴天下午時段(坐東朝西)來拍攝。但拜殿內擺了供桌,僅留一人寬走道,雖不是假日,還是有零零星星的香客來朝拜,行前已知神龕是龜理師的作品、龍柱是蔣梅水作品,但若是要清楚拍攝神龕特寫,怕影響到香客,只能放棄!註:據所查到的資料,正殿內彩繪是李金泉(龍爿)與潘春源(虎爿)對場作,若未重繪,除工作人員外,香客應是無緣得見的。

黃龜理 (1903-1995) ,大木匠師陳應彬派下, 教育部74年第一屆重要民族藝術藝師、74年民族藝術薪傳獎。

蔣梅水 (1897-1961),蔣山斗派下,父親為蔣仁勝,蔣梅水為「文」字輩,被稱為「文水師」,與蔣銀牆為堂兄弟。文水師曾受雇蔣馨、王輅生為頭手師傅,曾開設蔣源成石鋪,蔣梅水與蔣文堯、蔣金輝、蔣文子、蔣生寶被稱為石雕五虎將。1937年蔣梅水因眼睛病變而導致全盲,回惠安峰前村頤養天年。

李金泉(1899-1965),師承其父李九時(1845-1913),習得一手傳統彩繪技藝,李金泉常與台北善畫堵頭的彩繪司傅洪寶真合作,作品以台灣北部地區為主,當年李金泉名氣甚響,應聘一律以頂轎、煙茶侍候,成為一時美談。其作品由於年代久遠多數已重繪。

潘春源(1891-1972),原名聯科,又被稱作「科司」,字進盈或邨原,號春源。1909年潘春源在開基三官廟旁開設「春源畫室」,以裱畫及繪畫為業。1910年前後,受八吉境五帝廟邀請為其重新施作壁畫,當時台南三山國王廟也在進行整修工程,潘聯科前往觀摩並向該廟聘請之潮汕地區匠師習得技藝,後來成為日治時期知名廟宇畫師。1960年後因身體健康因素未再從事廟宇繪畫,但仍持續創作水墨畫直至61年逝世為止。

關聯閱讀


10532個字、61張照片。
拍攝日期:112.05.04
拍攝者:Otto Wang
資料來源:(若有侵權,告知刪除,謝謝)
1.維基百科
2.台灣宗教百景
3.南鯤鯓代天府官網
4.南鯤鯓代天府臉書
5.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2018
6.其他